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家长在对孩子国际教育规划中应考虑哪些因素?

时间:2019-07-29 07:3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家在对孩子国际教育规划中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国际化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规划好孩子的成长路径与发展方向,显得极为重要,但是,预设本身就存在一定得风险,况且这一决定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该如何做好教育规划?如何让孩子的每一步都走的扎实稳固呢?上海国际学校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从家长的角度,分析了在国际教育规划中,父母应当考虑哪些因素,以及孩子应当具备怎样的英语能力。这对很多有此意向的家庭来说,会是很好的参考。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更多打算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孩子,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更加坚定更加自信的走下去。

  近几年,出国留学人群从早先以大学生毕业以后为主,逐步转向大学阶段、中学阶段出国留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低龄留学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上国内的高考改革,整个国际化教育规划对于新一代的家长是蛮复杂的一个命题。

  本文主要从家长视角分享关于在孩子的国际化教育规划中家长们应该考虑哪些要素,以及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未来孩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英语能力。

  如何做好孩子国际规划教育

  对于我本人而言,从给孩子做教育规划到想要决策,以及选择什么时候走国际教育路径是一个对于孩子发展很重要的人生选择题。

  这个选项包括国际幼儿园、外国语小学、公立中学国际班、民办国际学校、外籍国际学校。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是有不少国际教育机构可供家长选择的。

  任何一个节点的选择对孩子的未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决策。目前来看,好的国际化教育在国内还是比较稀缺的,虽然还有大量的国际学校在投资建设中,但是目前看整体资源还是供不应求的。因此大家在国内选择国际化教育的时候,会面对一个供需失衡的竞争。

  比如在北京的一些好的顺义、朝阳、海淀的国际学校,入学都面临着越来越激励的竞争。如果涉及到海外留学的,这不仅仅是一个供需失衡的竞争,好的大学、中学都很难申请。但是孩子如果去了以后要真正适应到获得成功,从适应学习到将来踏入社会、获取自信,对孩子综合实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先抛出一些问题供大家思考:

图片来源于文章

图片来源于文章

  下面我们挑选几个典型的问题进行探讨下,这些问题都曾困扰过我以及我身边的朋友。比如

  到底上国内大学还是上国际的大学?

  怎么能让孩子有良好的中文基础同时有能让英语也有接近母语的能力?

  到底几年级转入国际学校比较好?

  国际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教学本质差异是什么?

  个人认为,在孩子做教育规划时,父母多考虑这些信息是应该的。至于具体什么选择,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事。抛开个性化的讨论,我们从路线图的角度再去分析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于文章

图片来源于文章

  通过我们对大量家长的调查发现,回答孩子将来可能出国留学的家长占57%,以后再定的占31%,反映出来近90%的家长认为孩子有可能会有国际化教育的经历,这个比重还是很高的。

  从具体的路径上,有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有了国际学校,或者在小升初的时候家长选择初中国际班,或者高中转到民办或者外籍国际学校,也有一线的家长从初中左右开始通过标准化的考试考虑申请进入到美英的国际学校。

  具体的路径有很多,但需要引起我们思考的的是,选择红色或蓝色路线,孩子在6、7岁至18岁这个阶段学习的东西、成长的全日制的环境是不同的。红色的路径主要还是应试的导向,教育大纲是以国家新课标为基础的。

  如果孩子要走蓝色的路径,在中学国际部的环境下,初中及初中以前是以英文为主,(不一定会是全英文),会用到大量英美的课程体系,从学科类的如科学、数学、历史等,中文变为第二语言。甚至在只接受外籍孩子的国际学校,中文就会成了外语。走国际化的路线,为了升入国外好的大学,也需要准备相应的考试,但学习的内容、方式、导向完全不一样。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