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昭通镇雄中学:3年“完爆”19年

时间:2019-07-21 21:1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7月17日上午,“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寻走云南记者采访团走进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

在这里,记者听到了这样一个民间“赌约”:2016年1月,镇雄颠覆传统的办学理念准备筹建一所新型教育理念的完中学校,有人说“那种教学模式的学校要是做成了,我就用手板心煎鸡蛋给人吃”。

一晃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赌约”中的这所“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也迎来了首届高考的检验。

“2019年6月,学校共有596人参加学校的首届高考,学校600分以上237人,占全校参考人数的40%;本科上线596人,本科上线率100%。”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校长胡克州骄傲地说,学校两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一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不止于此,学校共有100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多所名校录取。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 记者 杨萍 摄

这一成绩也打破了镇雄19年来镇雄人在本地学校没有考取北大清华的历史。

“手板心煎鸡蛋”的民间“赌约”输了,这所镇雄中学赢了。

“赌约”缘起 镇雄教育的短板

作为一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镇雄干的第一件事情:首抓教育,抓好教育。“为彻底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彻底改变镇雄的贫困面貌,镇雄县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说,镇雄县教育欠账多,教育资源缺口大,全县教育领域基础设施比较滞后,初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匮乏。

镇雄中学教学楼前的大地图上,刻了全国的主要大学,鼓励学生们走出去 记者 杨茜 摄

“扶贫必扶智”是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2016年1月镇雄县引入了云南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双方联合按省一级完中标准,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创办“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

“老百姓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强烈,出县到昭通市、四川、贵州就读优质生源多,教育支出高,贫困家庭教育负担重,‘因教返贫’现象普遍存在。”胡克州说,就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每年有近一万名镇雄籍学生在县外就读,家庭教育经费支出合计约2亿元。

“镇雄中学的创办,让家境贫寒的优秀学生不出县门就能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减轻了镇雄老百姓子女到县外就读所需支付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费用负担。”胡克州讲到。

校园风光 记者 杨茜 摄

据了解,目前镇雄中学716名建档立卡户学生,初中阶段除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营养餐外,每人每年享有1250元的寄宿生生活补助;高中阶段享有每人每年4360元镇彝威革命老区补助等。2018年,学校学生共有8474人次享受了国家资助,资金合计750万元左右。

此外,针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对其减免学费或在自筹经费中拿出一部分,每人每年补助生活费1500元。办学三年来学校共计资助学生300余人次,资助资金30余万元。2018年学校累计受资助学生9344人次,受助金额880万元。

“要让这些学生不再因经济困难生活无以为继导致辍学。”胡克州说,“贫困家庭只要有孩子考上大学,毕业后就可能带动一个家庭脱贫。”

特殊的合作办学形式和性质,有效解决了镇雄县贫困家庭优质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也减轻了因子女外出就读而增加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通过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他们的大学梦、脱贫梦。

四个“不一样” 镇雄中学大不同

上午十一点半左右,记者走进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每栋楼、每条路、每面墙、每处景都渗透着浓浓的育人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莘莘学子。“把学生们教好,把好学生教活”,这就是胡克州的教学理念。

如何教好?如何教活?——四个“不一样”。

不一样的课桌——“排排坐”变“组团坐”;

不一样的黑板——“单面”变“立体环绕”;

不一样的课堂——“教案”变“导学案”

……

不一样的课桌、黑板和课堂练就了不一样的人才。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