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2019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政治知识点解读: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2)

时间:2019-07-19 21:1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四、我国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当今世界,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已从仅有的商品交换,广泛渗透到生产协作、技术信息交流、资金融通和劳务合作等各个领域,形成世界经济国际化。世界经济的国际化,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 必然结果。

世界经济国际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的国际化。即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各国都扬长避短,在生产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使生产国际化。

(2)市场的国际化。

(3)资金的国际化。

(4)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

(5)信息传播的国际化。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1)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商品经济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更为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在国际范围内调剂余缺,从而使国与国之间的生产和消费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客观上必然要求一切国家从闭关自守走向对外开放。特别是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渗透到生产协作、技术信息交流、资金融通等各个领域。因此实行对外开放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已成为全球性的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大国,必然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和利用国际分工,巩固社会主义经济,以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建 立、发展市场经济,离不开对外开放。

(3)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在当今世界,我国是一个世界中国家,资金不足,技术落后,是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实行对外开放,引进资金、技术 、管理人才等,努力缩短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在经济和技术等方面 的差距,从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4)总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特别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五、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1.对外贸易的含义: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别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了世界贸易。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是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2.对外贸易的范围:

(1)国际商品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以商品为主要内容的交换活动 。是对外贸易中的传统形式,也是在对外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形式。

(2)国际劳务贸易:是指劳务输出国向输入国提供满足某种需要的活劳动,以获取外汇的贸易活动。

(3)国际技术贸易:是指国与国进行的有偿技术转让活动。技术贸易的两种形式:一是技术知识(软件)的买卖。二是与技术知识有关 的机器设备(硬件)的买卖。

3.对外贸易的内容

(1)对外贸易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出口贸易是对外贸易的基础。因为:第一,出口贸易是进口贸易所需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要进口,必须先出口获取外汇,因此,出口创汇能力,决定着我国对外贸易和技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第二,出口创汇的规模制约着利用外资的规模。第三,发展出口贸易有助于加速我国生产企业及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第四,发展出口贸易还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

(2)贸易顺差、贸易逆差与贸易平衡

①贸易顺差,也叫出超。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贸易顺差反映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表明其在世界市场的商品竞争中处于优势。

②贸易逆差,也叫入超。是指在对外贸易中,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贸易逆差反映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表明其在世界市场的商品竞争中处于劣势。

③贸易平衡,是指在对外贸易中,进出口总额相等。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