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天津教育这些新政来了

时间:2019-07-19 08:2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日前,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实施方案》。

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天津教育这些新政来了

  方案涉及教育经费支出规划、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水平、提升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完善学生资助政策等多方面,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教育短板,切实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人民群众对教育有更多的获得感。

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天津教育这些新政来了

  实施方案提出:

  进一步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学费(保育教育费)、住宿费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严禁随意扩大免费教育政策实施范围。

  合理调整学校建设布局,统筹区内教育资源,确保充足的学位供给,方便学生就近入学,避免出现“空壳学校”。

  到2020年,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区内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

  财政教育经费要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

  创新编制管理,建立区内事业编制统筹使用机制,编制使用向中小学教师倾斜。推动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小规模学校编制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严禁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临时教师,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并实行同工同酬。

  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实现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

  将特殊教育教师津贴标准提高到按本人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之和)的30%发放。

  严格按照现行政策规定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强化区政府属地责任,按规定为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享受本市住房保障政策,可按规定申请公租房或领取租房补贴。

  建立公办幼儿园灵活用人机制,采取多种方式补充非在编教师、保育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切实解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

  健全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

  对普惠性幼儿园的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革命烈士子女、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

  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

  对符合资助政策的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杂费、安排国家助学金,对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除学杂费和住宿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

  对符合资助政策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除学费、安排助学金;

  对符合资助政策的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安排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

  对符合资助政策的研究生教育阶段学生安排国家奖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

  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和数字校园全覆盖,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实施方案全文

  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调整优化结构、提高使用效益,加快推进本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国办发〔2018〕82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新发展理念,站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坚定不移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按照“优先保障、加大投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深化改革、提高绩效”的原则,始终把教育投入作为战略性投入予以优先保障,改革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体制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结合财力实际持续保持财政教育投入强度,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以下统称“两个只增不减”),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教育短板,切实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人民群众对教育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改革投入机制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