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红色管家”——抓实基层党建的“最后一公里”

时间:2019-07-18 11:2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一、背景与起因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街道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落实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实现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苏州工业园区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上积极探索出了“红色管家”党建品牌,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常态化、显性化、具象化,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苏州工业园区最大的特点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园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备受瞩目,2017年获得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第一,并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从昔日的苏州东部遍布水洼的阳澄淀卯地区发展成为如今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25年来,园区在经济、科技、人才等领域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2017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8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7.8亿元,人均GDP 26万元(接近4万美元)。园区正在加速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创新高地、制度创新高地,已累计建成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20多个,集聚新型研发机构近500家,入驻中外高等院校29所。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有着强烈的人口虹吸效应,现有81.3万常住人口中70%为新苏州人,外籍人口约3万,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49人,大专以上人才总量约占人口40%,居全国开发区第一。园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高层次人才的高度聚集,带来了多元文化的融合碰撞,带来了更高品质的生活期盼,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居民需求。解决经济开发区基层党建的“最后一公里”,给园区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就明确提出,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将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与增强居民获得感相结合,为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现代化的园区,居民接触较多的是物业管家,管家优质专业的贴心服务,不仅给小区业主带来舒适的居住感受,也帮助居民更好的融入园区生活。受此启发,园区工委组织部于2018年2月将“管家”理念引入基层党建工作中,推出了“红色管家”党建品牌,旨在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这个园区“红色管家”作用,组织动员党员,整合区域资源,开展为民服务,培育正能量文化,打造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心灵社区。“红色”寓意党的领导,“管家”则体现全时段、全方位的贴心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分三批次在园区8个街道落地实施,共计覆盖55个社区(76个小区),服务居民14万余人。

(一)立足系统化思维,构建“三级联动”工作体系。

一是搭好整体架构。园区党工委坚持“系统化设计、项目化推进、过程化管理、绩效化考核、品牌化打造”的工作思路,明确由组织部总牵头、总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党组织协助,并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组织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作用和社区党组织主体职责,推动品牌落地。

二是抓好责任落实。园区工委组织部出台文件,要求各街道党工委以“红色管家”品牌为理念,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构建区域大党建格局。各街道党工委先后制定《关于在实施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红色管家”品牌建设的通知》,从制度层面打通党建品牌与社区治理、城市管理等重点业务工作的界限和壁垒,使品牌推进更好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三是把握关键环节。服务只是手段,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才是“红色管家”品牌的根本落脚点。园区工委组织部将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自治社团等基层治理力量凝聚成党建共同体,为“红色管家”品牌推进提供组织保障。园区工委组织部要求街道党工委指导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成立党支部,将物业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范围,加强对一线物业员工的党员发展力度。同时发文明确“业委会委员候选人中共产党员所占比例低于30%时,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可以指派业主中的共产党员通过合法程序参与竞选业委会成员”,鼓励组建小区业委会党支部。今年8月,玲珑湾花园业委会党支部正式成立,支部挂靠玲珑湾社区党委,直管党员16名,其中2名业委会委员,1名专职秘书,13名业主代表。

(二)坚持组织化推进,强化基层治理“主心骨”功能。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