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溜索村”搬迁不易 村干部劝说村民20多次还被骂

时间:2019-07-18 07:5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溜索村”搬迁不易 村干部劝说村民20多次还被骂

  村干部刘述参溜索过江,去大石头组做劝说工作。

  32岁的刘述参自小在大石头组长大,也是大石头组第一个走出去的高中生。如今,担任花果村村委副主任的刘述参有一种相当重要的任务——为还留守在大石头组的村民们做易地搬迁劝说工作。溜索过江,这也是村干部日常下乡的常态。今年是精准扶贫关键年,村干部压力更大,下村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更加频繁。刘述参说:“我要尽最大努力让乡亲们搬出大山。”

  摄影/陈杰 文字/刘旻

  剪辑/篝火故事

  策划/中国人的一天 x 萤火计划

  出品/新京报 x 腾讯新闻

  点击观看视频:搬还是不搬 村民与村干部吵了起来

“溜索村”搬迁不易 村干部劝说村民20多次还被骂

  刘福查用毛驴驼粪施肥

  48岁的刘福查,腿部有残疾,不愿意搬出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大石头组。村里的田地非常分散,距离远的地甚至要走3小时山路才到。“我腿不好,但是习惯了四季耕作的节奏。虽然穷,但生活也能过得很从容。”如果进城了,他还得重新学技能,到厂里打工,太不自由了。

“溜索村”搬迁不易 村干部劝说村民20多次还被骂

  村委副主任刘述参和刘福省激烈争吵。争吵围绕在搬迁不搬迁,以及精准扶贫政策惠及等内容。刘福省54岁,因为十几年前在六盘水煤窑接触粉尘多且无防护意识,染上了肺病。刘福省在村里的口碑不好,村民们都不跟他计较,他也是易地搬迁最难说服的村民之一。

“溜索村”搬迁不易 村干部劝说村民20多次还被骂

  海拉镇干部、村干部一行多人到村民王立聪家,劝说他搬迁到县城。王立聪的妻子10年前出走改嫁,留下了两个儿子。王立聪外出打工,两个读小学额度孩子便和80岁的奶奶一起生活。王立聪一直不愿搬迁,是因为他担心到了县城靠自己打工很难养活一家人。花果村委副主任刘述参自去年以来,前前后后劝说了王立聪20多次,最近才有一点松动。所以刘述参和镇干部专门来敲定搬迁事宜。果然,在这次劝说下,王立聪答应于今年6月份搬迁。

“溜索村”搬迁不易 村干部劝说村民20多次还被骂

  刘春明背粪到地里施肥

  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村里现在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耕地空了出来,交给村里有亲属关系的留守老人种植。如今,易地搬迁的村民同样也把更多的空地留给还没搬迁的亲戚家种植,作物由种植者所有。这种现象在农村非常普遍。

“溜索村”搬迁不易 村干部劝说村民20多次还被骂

  目前留在村里种地的村民多在70岁左右,50岁以下的仅有2人。除了种植玉米,他们还养猪和羊。

“溜索村”搬迁不易 村干部劝说村民20多次还被骂

  伍正明在家编背篓。

  伍正明70岁,儿子在云南打工,患病的妻子跟着儿子在云南治病。由于行走不便,伍正明留了下来。

“溜索村”搬迁不易 村干部劝说村民20多次还被骂

  伍科讯,59岁,家已搬迁到县城,目前妻子和女儿都住在了县城。但家里养的牛没有处理,他便暂时留在了村里。“等过阵子把牛处理了,再和她们团聚。”村里类似的情况比较多。迁往县城的年长村民因不舍家乡,会继续居住一段时间再陆续离开。

“溜索村”搬迁不易 村干部劝说村民20多次还被骂

  卯留玉在家中自己打针

  73岁的卯留玉得了糖尿病,自己打针(胰岛素)。每针90元,每个月要花800多元,一年差不多一万,大部分得由丈夫每年养猪卖猪来挣。丈夫刘明学是不愿意搬迁的,因为搬出去后就不能养猪了,人老了,又做不了其它事情,就没钱给老伴买药了。儿子和儿媳妇在昆明打工,三个孙女也都在昆明读小学。

“溜索村”搬迁不易 村干部劝说村民20多次还被骂

  这是卯稳树一家住的房子,紧挨岩壁修建,里面还有一间屋连着岩洞。大石头组地处地质灾害严重地区,村里很多房子都贴着岩洞建,为了在雨季泥石流频发时躲避落石避险。

“溜索村”搬迁不易 村干部劝说村民20多次还被骂

  72岁的高关妹年轻时裹小脚,后来把裹的脚解放了。高关妹的儿子已搬迁到县城,但由于自己年纪太大,路上不能折腾,所以没有出去,将来也不打算搬走。而身体尚健康的老伴则表示会一直陪着她,等她去世后再考虑是不是搬迁到县城和儿子一起住。

“溜索村”搬迁不易 村干部劝说村民20多次还被骂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