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小康路上】教育扶贫:小村连飞“金凤凰”

时间:2019-07-17 16:3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舒城县万佛湖镇闸口村,一个曾经产业资源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的小村庄,全村共有农户50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33户,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贫穷的小村庄,近年来却接连走出了100多位大学生。

  政策春风至,寒门学子梦圆高校

  “小云这孩子的事情,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他家庭条件不好,但自身却特别努力。”万佛湖镇闸口村村民黄加圣说道。

  黄加圣口中的小云,是闸口村的学生。小云家庭条件困难,父亲徐家柱患有慢性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全家就靠母亲种地维持生计。高考那年,小云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海洋大学录取,当录取通知书送达这个贫困的家庭时,他看着家徒四壁的光景,瞒着父母,一个人偷偷地离开了家。

  闸口村驻村工作队在知道小云出走的消息后,通过多方渠道与他取得了联系,“国家制定了像贫困大学生资助、助学金贷款等在内各项政策,你家的情况完全可以纳入资助范围,你也可以上得起学!”在工作队员的劝说下,小云又重新回到了家。在小云去大学的那天,工作队员亲手将3000元的助学金送到了他的手上。

  “孩子现在在学校既减免了各项费用,又发放了助学金,不再有心理负担,终于可以安心学习了。” 徐家柱说。

  多方齐动员,希望小学平地而起

  走进闸口村希望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坚固明亮的教学楼、一排排整齐干净的学生宿舍和宽敞的操场。

  “以前村里的学校租用的民房,房屋破旧,课桌损毁严重,缺乏教学仪器,没有像样的操场。真是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孩子也能上这么干净漂亮的学校!”万佛湖镇闸口村村民张家增说道。

  “都说穷屋难出金凤凰,没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孩子们又怎么能够安心地读书呢!”为了建起自己希望中的学校,闸口村两委在各个部门之间奔波,弄清建校的流程与条件,四处联系成功企业、社会团体为学校建设投入资金,并带头在村中进行募捐。2017年,该村终于建起了一座希望小学。

  经过村两委商议,还将村里一处闲置房屋打扫干净作为图书室,两委成员分头前往周边几个乡镇、社区挨家挨户收购各类图书。短短一个月,空荡荡的农家书屋内图书就增加到300余册。

  “我们的图书室常年对外开放,孩子们喜欢在这里阅读、绘画。”村书记潘定玉介绍,“有的时候,老师也会给孩子们开展讲座、辅导等活动。同时,注意加强与孩子思想的交流,解开部分孩子因家庭贫困等原因带来的心理障碍,确保孩子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扶智”广传扬,爱心学子回馈家乡

  “老钱,这大清早的你是怎么了?”夏天的清晨比较清凉,闸口村书记潘定玉来到村口,看到几个村民在激烈地讨论着什么。“我家孩子每天晚上学习到一两点,可成绩非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这可怎么办啊?”黄院组的钱业林愁容满面地说道。“是啊,我家的孩子也是。”其余几个村民也都附和着。

  潘定玉在路上走着陷入了沉思:高中课程急,任务多,学习难度大,如果不能及时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梳理,那么就很难再赶得上了。村中这些庄稼汉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又不能像城里的孩子那样请家教,这可怎么办呢?

  “叔,在干嘛呢?”正在这时,远方走来了和自己打招呼的新民组老康家的孙子潘祖江,潘定玉顿时计上心头。这潘祖江,在闸口村可是个风云人物,他在2013年考上了南开大学的本科,四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

  “小江啊,叔拜托你个事,你看行么?““啥事?”“这不,你姚叔家的孩子眼看高二了,成绩却一直上不去,你看要有时间的话能不能?”“嗨,我当啥事,包在我身上了,我来给他辅导。”“那可真是太谢谢你了!”

  有了在潘祖江身上的第一次成功,更加坚定了潘定玉办辅导班的信心。回到村里,潘定玉对放假在家的大学生进行挨家挨户登门访,成功劝说他们加入辅导班对村里的高中生进行一对一,一对二的作业辅导。有了专门的辅导老师,村中孩子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老钱等村民的脸上又重见了笑容。

  “我们村除了徐祖云与潘祖江,还有新民组上中国地质大学的方清,黄院组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廖自超.....”闸口村的党支部书记潘定玉说,“这些可都是我们村的高材生,将他们组织起来,利用暑假时间给正在上高中的孩子补课,传授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可以让后来的孩子少走不少弯路呢!”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