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坚决抵制野蛮生长 线上培训将建立“黑白名单”

时间:2019-07-17 02:3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坚决抵制“野蛮生长” 线上培训将建立“黑白名单”

  线上培训将建立“黑白名单”

  暑假,对于不少学龄儿童来说,并不意味着放松,而是“隐藏的第三学期”。不同的是,这多出来的“第三学期”除了“格外累”之外,花费也“格外多”。

  “第三学期”的学生们,奋斗的场所在校外培训机构。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或“贩卖焦虑”或通过竞赛与“招生考试挂钩”,早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从2018年2月开始,根据中央部署,教育部联合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当成效初显的时候,一些新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一些培训机构从线下转战线上,或者线下线上“多点开花”。针对这些新问题,教育部7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六部门刚刚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就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给出破题思路。

  线上培训机构曾“野蛮生长”

  线上培训机构有多火?此前,记者曾采访多家线上培训机构,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当下,不少线下机构“业务收缩”,但线上机构却纷纷表示“没有遇冷”“资金链充足”“生源多”。

  北京市朝阳区8岁女孩晓晓的语文作业是一款教学APP上的每日习题。从6岁入学开始,学校布置的作业都在这款APP上完成,由于马上要升入小学三年级,面临写作能力的提升,她的妈妈就在这款APP上为她报名了暑期线上培训。

  晓晓每天都要在线上机构完成“看图说话”的题目。老师教给她一个秘诀:“把图上所有的元素都标注出来,然后用一些形容词连接成句子”,老师特别叮嘱“多背一些形容词,打乱了放在句子里面就是一篇好文章”。这样机械地练习写作是否能令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晓晓的妈妈告诉记者,“能力先放一边,孩子的作文能凑够字数了”。

  但是在一遍一遍练习之下,晓晓明显很疲惫。

  当线下培训机构逐步得到规范的时候,线上培训“敏锐地”抓住时机,“站稳了脚跟”。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解释这个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线上培训的准入门槛较低,在成本、师资、场地等方面较传统的培训均有优势;二是政策体系不健全,表现为教育领域相关政策法规对在线教育规范较少;三是利润空间较大,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

  2018年年底,记者采访一家知名线上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参照线下机构监管,但实际上,真正的监管文件只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实施方案》规定了培训的时长。线上机构没有自己专属的文件。”于是,在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中,汪明形容,线上培训机构迎来了一拨“野蛮生长”。

  “野蛮生长”之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告诉记者,当前校外线上培训存在四大突出问题:“一是有的培训平台存在低俗有害信息及与学习无关的游戏等内容;二是有的培训内容以应试为导向,超标超前,违背教育规律;三是学科类培训者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学能力;四是有的培训预付费过高、合理退费难,用户消费风险大。”

  线上培训机构规范的难点在哪里

  今年开始,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法官李冬冬遇到了多起线上培训机构的纠纷问题。“有的是收取了高额费用之后,忽然线上培训软件无法登陆,或者线上培训教师更换频繁等等。”李冬冬告诉记者。

  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线上培训活动依托互联网开展,有其自身特征,对传统监管机制带来不容小觑的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详解这项工作的难点:“一是在线教育内容更新快。在线教育服务的内容和形态变化非常快,传统以教材审批等实体内容的监管方式,往往不符合实际,需要建立动态监管机制。二是跨区域监管困难。由于在线教育机构和服务对象一般不在同一行政区域,出现问题后,跨区域监管、处罚等涉及复杂的行政协调,难度较大。三是对信息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在线教育数据汇集便捷,数据量大,数据类型丰富。同时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实施意见》中提出采取“互联网+监管”新模式,改进监管技术手段,“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互联网的问题”,建设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为各地开展备案和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监管,将是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一把利剑。

  线上培训机构规范有了时间表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