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程开甲曾隐姓埋名:奉献于国家的核武器研制和试验事业

时间:2019-07-16 23:5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中国的“核司令”——程开甲

作者沈莹宝与程开甲合影

程开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是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八一勋章”获得者。历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国防科工委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军职常任委员。

刻苦学习 立志报国

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出生在盛泽的一个徽商家庭。祖父深受“崇教尚文”的吴文化传统影响,希望后辈读书做官“登科及第”,所以给尚未出生的长孙取名“开甲”。

程开甲在盛泽读完小学,考进了嘉兴秀州中学。他在阅读了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詹天佑等许多科学家的传记后,被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的精神深深打动,萌生了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他的数学和英文成绩非常出色,能轻松地将圆周率背诵到小数点之后60位,能记住每一个数学公式,还在浙江省中学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对数字和数学公式的超常记忆力,为他一生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高中毕业后,程开甲考入了被誉为“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接受了严格的科学精神的训练,奠定了扎实的功底,同时也坚定了科学报国的信念。大学三年级时,他撰写的论文《根据黎曼基本定理推导保角变换面积的极小值》被推荐给英国数学家Tischmash教授,又被苏联的《高等数学教程》全文引用。

大学毕业后,程开甲留校任物理系助教,开始钻研相对论和基本粒子,完成了论文“对自由粒子的狄拉克方程推导”,并由狄拉克推荐发表于剑桥大学的《剑桥哲学杂志》。1946年,经李约瑟博士推荐,程开甲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金,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物理学大师、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的马克斯·玻恩教授的学生。他在导师的指导下主要从事超导理论的研究,他先后在英国的《自然》、法国的《物理与镭》和苏联的学术杂志上发表了5篇有份量的超导论文,并于1948年与导师玻恩共同提出超导双带理论。1948年,程开甲获得博士学位,受聘为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婉言谢绝了导师和朋友们的挽留,于1950年8月毅然回国,先后在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任教,参与南京大学金属物理教研室、核物理教研室以及江苏省原子能研究所的筹建,并参与制定国家的《1956年——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

隐姓埋名 忠诚奉献

1960年3月,经钱三强亲自“点将”,邓小平最后批准,程开甲调任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从此时起,他隐姓埋名,奉献于国家的核武器研制和试验事业。

在原子弹研制初期,程开甲分管材料状态方程的理论研究和爆轰物理研究,他在国内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温度和压力,完成了起爆冲击聚焦设计,为原子弹研制的开拓性研究做出了贡献。

1962年,45岁的程开甲被调到国防科委,进行核试验准备和技术攻关。作为中国核试验的技术总负责人,着手创建核武器试验基地研究所。在短短的两年中,他与伙伴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开展了涉及14个城市、40多个高等院校、研究所和工厂的大规模联合攻关;拟定并论证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总体方案,研制出1000多台原子弹爆炸测试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并提出了第一颗原子弹“百米高塔爆炸”的方案。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