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新高考下风起 不让学生走弯路的“鲤鱼生涯”这样奔跑

时间:2019-06-27 14:2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未来网北京4月30日电(记者 张冰清)四川宜宾一高中礼堂,一场生涯规划讲座下来,学生们神采奕奕,家长却满脸惆怅,“老师,你讲的这些都很有用,但是孩子都已经上高二了,有没有课程可以直接帮孩子选好专业?”

这样的家长,在从事生涯规划服务的过去几年里,鲤鱼生涯规划联合创始人鱼斌见过很多。

新高考下风起 不让学生走弯路的“鲤鱼生涯”这样奔跑

“小规划大梦想”鲤鱼生涯规划讲座。受访者供图

也许会有人认为生涯规划只是孩子升学的问题,但其实这背后,关系到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一所学校。

说起生涯规划,不得不提的三个主体,学生、家长、校方。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之下,升学“套餐”变为“自助餐”,学生开始进行自我认知,学会选择。而对于学校,已经有上海、浙江、安徽等多地教育相关部门相继公布的生涯教育有关政策文件,也使得学校对此有所重视,开始配置师资和开设相关课程。而对于家长,不论政策如何变化,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好大学,好专业。

正如鱼斌所说,这三方需求是整个生涯规划赛道的机遇。而新高考政策,将这个赛道推上了风口。

缘起:“我是个失败的案例”

鲤鱼生涯规划是鱼斌及三位联合创始人创办的针对生涯规划教育服务商。

创业之前,鱼斌曾在三家教育企业就职,有趣的是教育领域赛道众多,他却独独选择生涯规划。“如果不是在学业规划上走了这么大的弯路,我不会选择做教育,不会选择做生涯规划教育。”

今年30岁的鱼斌出生在甘肃兰州,高考超当地一本分数线十几分,但是想上一个心仪的211院校,则需要在专业上打“折扣”。

“为了心中的211,我选择了调剂,可是调剂的专业我并不了解,等我上了两年通识课,大三开始学专业课的时候才发现。如果让我继续从事这个专业的研究或者是工作的话,我兴趣可能无法保持不下去。”鱼斌自己的求学经历,正如很多大学生不从事所学专业的对口工作的情况。

在大学的后两年,鱼斌一直纠结自己的专业是否是自己想要奋斗终身的事业,直到收到国外大学博士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才决定给自己一个选择的机会,在其他领域尝试发展,最终才选择了教育行业。虽然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但距离高考那年,已经过了6个年头。

新高考下风起 不让学生走弯路的“鲤鱼生涯”这样奔跑

鱼斌在给学生们上生涯规划课。受访者供图

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校、好专业,对于学生来说,未必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不是仅以“考上好大学”作为升学目标。志愿填报,也不是简单地通过分数匹配学校,学生需要从更早期开始做规划。在鱼斌眼中的生涯规划并不是以机构一本上线率来衡量的,而是“让学生受到最适合的规划。”

据麦可思对部分院校2015级、2016级的本科新生的调查,有1/8的本科生有转专业的意愿。其中,近1/4新生认为所学专业非首选想转换专业。即便是所学为首选专业的新生,其中也有1/13的新生想要转专业。

数据显示,占比最高的原因是42%的本科生认为“原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其次34%的本科生认为“原专业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志愿调剂等客观因素外,如此高比例地出现“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更深层次的原因正是缺乏对大学以及相关专业的认知以及对学业乃至职业生涯的规划。

准确的高考志愿填报,越来越成为K12学生的刚需。新高考改革,已经从招、考两方面对生涯规划做出引导,一方面,考录模式由原来的院校匹配转为专业匹配,另一方面,学生通过“3+1+2”科目选择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缺乏生涯规划教育导致学生盲目选择专业,耽误了自己的大好青春,又浪费了国家提供宝贵的教育资源,更加造成了国家人才供需结构上的失衡,不利于经济社会健康良性发展。”“鲤鱼生涯”相关负责人鱼斌在接受未来网采访时表示,机遇与选择并存,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意义重大。

“老师,我的偶像是屠呦呦,我想学医,想执掌手术刀。”往往听到学生有明确的规划,老师都会很欣慰。但殊不知,基础医学专业根本不能动手术刀,只有临床医学才可以。这让来上生涯规划课的鱼斌感到惋惜。

不了解完全的招考信息,招考信息获取不对等,是很多高中生、家长会遇到的情况。不仅如此,鱼斌解释说,“第一,家长对于孩子自身定位其实并不明确,比如说孩子擅长的和兴趣是什么,适合做什么;第二,家长对报考的规则以及各种招生信息了解的并不详细、全面;第三,报考环节的信息(诸如高校排名、专业优劣势)对家长也是不对称的。”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