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5事件”前传:新疆大学保卫战

时间:2019-06-22 22:4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75事件”前传:暗流涌动乌鲁木齐

自治区流行的一个说法是新疆大学稳定了,乌鲁木齐就稳定了,全疆也就稳定了;反之,乌鲁木齐就不稳定,全疆也就不稳定。

在今年5月,新疆大学就出现了不稳定的端倪,“世维会”的骨干分子已经潜入这所高校演讲煽动。背后则是“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的境外操纵,再到网上制造“626”事件谣言……“75事件”的起因,渐渐清晰

今年5月中旬,新疆大学红湖的湖心亭,一名51岁的维族男子情绪激昂地发表了演说。180多名听众聚集在这个相当于一个篮球场大的场所里,他们大多是来自本校的少数民族学生。 按照演讲者事先公布的主题,这是个“学术报告”,目的为“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创业”。 这些年来,同内地一样,新疆的大学生对于未来的持续担忧,已经成了一个日益公开的社会问题。

演讲引起了新疆大学党委的注意,因为其中普遍涉及少数民族学习汉语以及就业的问题。中共新疆大学党委书记张先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演讲内容大都是针对敏感问题的煽动性语言。

演讲持续了大约70分钟,用的是维语。“我们根据录像翻译了这场的演讲稿,译成中文共有五六十页。”张先亮说。演讲者随后还回答了学生的一系列问题。

“世维会”骨干分子的演说

发表演讲的人叫艾尔肯斯迪克,现在美国某公司任高级工程师。他是1978年从阿克苏地区考进新疆大学物理系的学生,曾任新疆大学学生会副主席、新疆大学团委常委、自治区学联主席、自治区青联副主席,直至全国学联副主席。

在新疆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吾宋尔斯拉木的回忆中,艾尔肯斯迪克曾经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是当年留校的十名学生之一。他于1985年被第一批公派到日本大阪电器大学留学,1988年又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深造,并于1994年11月获该校电器学博士学位,后定居美国。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走访新疆大学时发现,在一些学生眼中,艾尔肯斯迪克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更是新疆青年的杰出代表。 但学生们并不知道他的另一个身份境外“三股势力”的主要领导骨干之一。

根据《新疆大学防范和抵御“三股势力”渗透破坏斗争纪实及对策研究》一书显示,艾尔肯斯迪克早在1994年12月就加入了“东突青年民主联盟”美国分部,1996年直接策划并参与了在美国的“东突民族解放中心”的成立活动,并担任该组织执行委员,随后当选为第一届“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教科文部部长。该组织是“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简称“世维会”)的前身之一,在2003年底被中国公安部认定为“东突”恐怖组织。 艾尔肯也是在日、美留学期间,就已经成为热比娅集团的骨干成员之一。他主张境外“东突组织”走“联合之路”,并服从“美国维吾尔联盟”的统一领导,共同开展分裂活动。

对于这样一个危险人物的潜入,“事先,我们并不知道。”张先亮说。而在此前,艾尔肯多次希望回新疆大学做学术交流,均被拒绝。这场演讲究竟是否是由校内的某个协会组织的,目前仍在调查中。

据张先亮了解,此次艾尔肯斯迪克回国,曾两次到新疆大学,三次到新疆师范大学。最后潜入到新疆医药大学时,被监控录像发现后遭到驱逐。 艾尔肯走后,新疆大学恢复了表面的平静。谁也不曾想到,一个多月后,街头暴力的导火索被点燃了。

新疆大学保卫战

新疆大学在自治区地位特殊,它既是当地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建设和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的大学,也一直是境内外“三股势力”蓄意深入、图谋不轨的关键所在。 1967年,“东突厥斯坦人民革命党”在乌鲁木齐市成立,第二年,就在新疆大学设立分支机构。2000年以来,新疆大学内部主要的分裂组织为“伊扎布特”。 “伊扎布特”组织是从境外深入中国的跨国极端组织,1998年开始在新疆渗透发展,并将乌鲁木齐市的大中专院校作为其渗透重点。“伊扎布特”翻译成汉语,意思就是“教育学生”。 截至目前,新疆大学保卫部门已查实“伊扎布特”组织在学校的涉案人员共77人。其中宣誓加入“伊扎布特”组织的32人,参与“伊扎布特”组织的非法活动的45人。 所以,2000年10月至今,新疆大学反对“三股势力”渗透破坏活动斗争的重点就是同“伊扎布特”组织的斗争。

根据新大提供的数据: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和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的精心指导下,新疆大学先后同“伊扎布特”组织进行了5次大的较量,彻底摧毁了其在学校的组织网络,遏制了其在学校的发展蔓延势头。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