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2 00:19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申继亮(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这次普通高中课程教材的修订,不仅对内容进行了更新调整,同时对课程的结构也进行了优化。第一,增强课程教材育人功能的措施,突破以往的课程目标的表述,重新界定课程目标,使得课程的育人目标和要求更加具体化、更加细化,聚焦人的发展,与教师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联系更为紧密。第二,为了强化课程教材的育人功能,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每一门课程到底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对于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考核评价,不仅仅是关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素养的养成,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这次新课程修订以后,特别强调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此推动整个育人模式的改革。
专家点评
方晓义(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教授):《指导意见》首次将“学生发展指导”提升到“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高度,足以表明政府对“学生发展指导”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指导意见”精神,统一认识,转变思想,领会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切实推动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实现育人方式的“改革目标”。
每个地区和学校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及其学生实际情况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向、需求和水平,要在充分评估本地区和本学校学生的发展方向、需求和水平的基础上,建立面向全体学生、部分学生和个体学生的三级发展指导模式,既满足全体学生和部分学生共同的发展需要,又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路径,成就每一个学生。
(光明日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21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