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教育
张垚:做就做有“个性”的游学

 

游学,对于很多人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其实在中国很早就有这样的学习教育方式:孔子曾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可以看作是现代游学的始源。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探索和发现的旅程,对知识的形成和人格养成有很大作用。

不仅在中国,游学也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圣经中记载的东方五学士祝贺耶稣基督诞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都透露出古代东西方游学交流中,所蕴涵的丰富信息。

当下,这种传统又现代的学习教育方式成为放寒暑假学生的重要选择,而且开始受到更多二三线甚至小城市学生家长的青睐。据第三方行业撰写的《首份游学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2015年年龄在8-18岁之间的游学生数量约为30万人次。预计未来5年内,学生出境游学比例会上升1-2成,达到200万人次。

但在种类繁多的游学产品中不乏鱼目混珠之类,有的旅行社把旅游产品改个名字就包装上市,成为了游学产品,很多家长和学生也抱怨购买的游学产品除了逛了几个景点、开阔了视野,并无太多收获。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游学产品,成了学生和家长开启游学行程的第一步。

2016年9月,搜狐教育《教育看天下》栏目专访学大个性化游学负责人张垚。凭借其多年的经验和对市场的判断,张垚认为游学市场随着主题的分层和需求不同,产品类型将更加丰富,但“个性化”必然是一个不容被忽视的发展趋势。为了顺应这样的市场需求,学大游学打出了与其他机构不同的“个性化”牌,通过咨询师和学管师长期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学习生活习惯、日常爱好进行了解,匹配适合的产品,在学生游学归来后,还会进行贴心的回访工作。

“我们结合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提高改善的地方,匹配适合的产品,这样的游学本身就是精准定位,极具针对性。游学不仅仅是两周的游学经历,而是透过游学让学生获得很多平时接触不到,或者锻炼不到的能力,补充自己的短板,对未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为之努力”。这是张垚对游学这种学习教育方式的定义,也是其检验游学价值的标准。

搜狐教育《教育看天下》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张垚:做就做有“个性”的游学

张垚 图/搜狐教育

中国游学市场主体变化:初中生成最大游学群体

展开全文

教育看天下:据媒体报道,2015年中国的游学市场规模约106亿元,您怎么看待2016年的游学市场?

张垚:我们对于这个市场始终保持乐观,预计今年学大个性化游学的业务增长将会保持在30%的水平。虽然相较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游学市场起步较晚,但市场很旺盛,发展速度也比较快。特别是最近的五六年,市场可谓是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期。因此,未来的市场容量一定会增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随着游学主题的分层和需求不同,产品类型也将更加丰富。其中,目前学大推出的个性化游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我想,“个性化”必然是一个不容被忽视的发展趋势。

教育看天下:据您的观察,中国游学市场的游学生有哪些特点和变化?

张垚:过去学生游学是为了开拓视野、为未来的留学做打算。现在学生游学主要是为了提高自我,体验国外的教育理念,感受西方文化,而并不是单纯为了留学。所以,现在学生家长的关注点,已经是全方位的了。我们也是要全盘考虑,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让他们在游学的过程中获得有针对性的提高。

另外,前几年游学的主体是高一,高二的学生,面临在国内参加普通高考还是出国留学的选择。现在游学主体已经转向低龄化,游学最大的群体之一就是初中生,甚至小学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也有。

目前,参加游学项目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未来有留学意向的学生。比如2015年,留学生人数在55万左右,据调查,近3成的学生参加过国际游学。伴随游学留学的发展,未来,判断5年内,我们估计8成比例的留学学生会有过游学经历。

游学产品不是单纯的模块化和定制化

教育看天下:您怎么看待当下的游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