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保险机构参与社会办医前景广阔

时间:2019-06-20 02:4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刘宏健表示,保险业可以在两个方面为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一方面是通过保险产品,为社会办医提供支付保障,另一方面是通过保险资金运用直接投资社会办医。

  保险业参与大有可为

  刘宏健表示,保险业参与社会办医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多元办医格局和医疗服务竞争机制,起到推动医疗技术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催化剂”作用。同时,保险业参与社会办医也会对保险业自身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发达国家早已在借助社会力量办医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中,保险公司就是社会办医机构中最重要的投资主体之一,特别是经营人身险的机构在此方面拥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我国社会办医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社会办医机构数量已达45.9万个,占医疗机构总数的46%;社会开办的医院数量达2.1万个,占比63.5%。同时,社会办医在人员、床位、诊疗量上的占比均保持稳定增长。

  在这其中,很多人身险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展开了探索。例如,泰康保险集团直接投资医疗机构,布局大健康产业;中国人寿与多地公立医院合作,为患者提供移动医疗、医疗大数据、医药开发方面的服务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保险与医疗、健康、养老之间是互相促进、补充的关系,保险机构在相关领域展开工作是符合逻辑的,保险天然的保障属性有利于这些民生产业最终形成稳定的、富有吸引力的生态闭环。

  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快速老龄化过程中,对老年人康复、护理、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支出预计仍将快速增长,这为社会办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除了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在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基础上提高医疗服务健康绩效外,保险机构更可以从多方面参与到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中去。例如,在健康管理方面,保险机构可以帮助老年人实行健康老龄化战略,提升老人的健康寿命与自身身体素质,降低老年人非必要医疗费用支出。

  对此,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龚秀全日前表示,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持续快速上涨,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成为背后的重要原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和无医疗保险的老人相比,有医疗保险的老人就医时需要自己付费的概率明显更低。并且,医疗保险水平每提高1%,自负支出比例降低0.8%。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提高,保障了更多老人能更好地获得医疗服务。

  需应对多方面挑战

  但是,硬币均有两面性,社会办医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多方面的。一位民办医疗中医院的出诊医生告诉记者,在该类机构工作不光要有丰富的从医经验,更需要的是对就诊病患的关怀,将服务与诊疗相结合,为病患提供更加便捷、完善的服务才能提高该类机构的竞争力。这也说明了当前社会办医存在的困境。一方面,优秀医生的短缺是在基层和社会办医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是社会办医的定位和方向,在保障公立医院同等待遇的同时,社会办医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人”。保险机构参与社会办医首先要做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加强新生医师队伍的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更多发展专业化教育,使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更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资格考试培养适宜人才,特别是在农村等医疗设施相对不够完善的地方,更应培养专科人才、适宜人才,有选择性地做好全科助理医生考试和短缺专业的加试。我国近年来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已进行不少改革尝试。例如,自2014年起,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招收48万名医生,为我国医疗机构发展提供很大助力。另外,还需要通过解决院校教育后的再教育与就业问题,为有志愿加入行业的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而对于社会办医定位问题,专家认为,社会医疗机构是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主要提供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因此更需发展出区别于公立医院的特色发展路径,通过科技的力量与细致的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表示,作为医保核心的公立医院形成较大的网络,而社会办医与商业保险形成一个比较小的网络,双方形成互补机制,一方面能够满足高收入人群多层次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公共医疗资源的压力。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