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盐井中学,走出独具特色的教育之路

时间:2019-06-19 02:3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编者按:盐井中学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学校创建于1975年。作为西藏最早建立的乡级中学之一,建校四十多年来,盐井中学的教师凭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学子、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理念,以执着的态度、精湛的教育艺术,培育了一批又一批青年俊杰。如今,从盐井中学毕业的学生遍布西藏各地,奋斗在西藏建设的各领域,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贡献。在盐井中学数代教师的努力下,学校形成了具有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教职员工更是树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教好学生的教育理念。

自建校以来,盐井中学成绩稳居全地区前茅。曾先后获得昌都市普通中专(高中)招生考试评比第一名;芒康县“教育先进学校”“先进集体”“两基攻坚一等奖”“昌都地区规范化管理先进学校”,昌都市“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平安校园”“先进基层党组织”“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了藏东教育系统一颗璀璨的明珠。

盐井中学,走出独具特色的教育之路


图为西藏芒康县盐井乡盐井中学正在举行升旗仪式

中国西藏网讯 从拉萨出发,沿着蜿蜒的澜沧江和怒江,翻过一山可望四季的色季拉山,一路向东,跨越1200多公里后,便来到了被称为“西藏东大门”的西藏芒康县盐井乡。

盐井乡的正式名称是“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该乡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茶马古道)。如今,盐井纳西民族乡却成了西藏昌都远近闻名的教育之乡。盐井中学便位于该乡中心地带的山坡台地之上,上倚高耸雪山,下有哗哗流淌的澜沧江,214国道蜿蜒绕过学校大门。

盐井中学,走出独具特色的教育之路


图为盐井中学教学楼楼顶的标语

走进校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学楼楼顶那一行鲜红的标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巩固规模 提升质量 打造西藏一流名校”。一个地处偏僻乡村、交通不便、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中学,能保障教师资源的稳定已属不易,而盐井中学却喊出“打造西藏一流名校”的口号,这样的口号无疑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这种自信主要是源于当地农牧民群众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以及学校优质的管理模式与教育理念。”已在盐井中学担任校长近十五年的噶罗说。如今,盐井乡农牧民群众对于教育的重视早已深入到了日常生活当中。

盐井中学,走出独具特色的教育之路


图为盐井中学旧照

盐井中学,最早起始于1951年的“盐井小学”中学部。当时,很多乡民并不能理解让孩子去上学而不下地务农有什么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民们逐渐发现,那些上过学的孩子因为从小接受学校教育,在思想和行为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通过不同的劳动方式,不仅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更是在家庭中形成了更为浓厚的孝道氛围,成为了乡里乡亲口中的“模范家庭”。

乡民尼玛家里有两个孩子,都是从盐井中学毕业的学生。如今,他们都在外地找到了工作,但对父母的关心却从未放下。“由于两个孩子平日里都要在外地工作,我们做父母的也不好要求他们什么,但孩子们每次都会在节庆日或者有假期的时候,带着营养品回家里来看望我们。”对于尼玛家的两个孩子来说,节假日不是放假娱乐的日子,而是回家尽孝道的时候,他们会去乡里的菜市场精心选购食材,为父母烹饪美味饭菜,和父母聊天,嘘寒问暖。

孩子们在盐井中学接受的教育不仅仅是如何取得学业成绩上的高分,更懂得了如何孝敬父母,懂得了如何用爱心对待他人。也正是孩子们的表现,乡民们逐渐认识到了教育对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对乡里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改变。

盐井中学,走出独具特色的教育之路


图为盐井中学学生在食堂就餐后,正在清洗自己的餐盘。

盐井中学,走出独具特色的教育之路


图为盐井中学学生正在食堂打饭。

盐井乡纳西村村民永珠尼玛是两个孙子的爷爷,每每想起当初迫于生计,没让三个儿子上学的事就悔恨不已。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