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入学政策调整:离你期待的好教育近了吗

时间:2019-06-17 14:3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多校划片为学区房的非理性膨胀降了温,但能否真正缓解步步为“赢”的家长们的“择校焦虑”?

“现在除了上地,哪儿都不安全”,在得知即将多校划片后,北京海淀区的不少家长得出结论:“上地学区教育资源较为均衡,即使是多校划片后,也不担心孩子会派位到普通学校去。”

而这些天,家在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学区的王建新心情复杂。按照2018年升学政策,他孩子户籍对应多校划片学校为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呼家楼中学、体育场路中学等五所学校,“也不知道今年到底实施多校还是单校划片,学区对应是否有变?”

截至目前,北京各区教育部门具体学区对应政策尚未出台。

2015年,教育部就曾提出多校划片政策建议,要求北京、上海等24个重点城市推广热点小学、初中多校划片,以缓解学区房问题。北京、上海等地都进行了多校划片的局部探索。

根据记者调查,目前,很多城市仍执行单校、多校划片并存,其中北京市各区并未完全落实多校划片。今年,北京市教委提出,稳妥推进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入学方式。

多校划片也并非是所有地方的唯一选择。浙江省教育厅就曾表示,该省教育资源相对均衡,且已实行单校划片多年,“制度比较成熟,效果也较好”。近期将不会采用多校划片的入学方式。

【政策】教育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稳妥实施多校划片,采取随机派位方式入学。

【家长疑问】为啥有的地方实行单校划片、有的地方实行多校划片?就近入学如何保证?

【专家释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

实施单校划片,必须满足学区内有一所教学质量被广泛认可的学校且学位充足的条件。多校划片的实施前提是学区内教育发展均衡,学校质量基本相同。从北京市范围看,众多学区内部情况各异,不能统一采取单校或多校“一刀切”的办法。采取多校划片和单校划片相结合,是保障入学机会公平的折中方式。

不管采取单校划片还是多校划片,始终难以缓解择校冲动,都只是过渡措施,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要让百姓看到政府采取缩小校际间差距,为所有学生创造平等机会的努力。

“弹性入学”难落地,几岁上学还看心理年龄

【记者调查】最近,北京海淀区家长骆琴刷到一条朋友圈信息,“今年小学入学年龄有新调整,入学年龄可以放宽至当年12月31日前”。骆琴的儿子出生于2013年10月29日,原本以为孩子需要推迟到明年才能入学,看到这条消息后,骆琴“又开心又着急”。

第二天一大早,骆琴就准备户口、填写资料,开始张罗孩子入学报到的事情。当她带好了所有资料,去学校咨询时,却被告知“没收到这样的政策通知”。直到在回来的路上,通过仔细甄别后,她才断定这是一条谣言。

入学政策调整:离你期待的好教育近了吗

最先,她查到了教育部办公厅曾印发《关于做好2017 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提到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但是,她发现,“弹性入学”并没有那么快落地实施。

记者发现,截至目前,各地多沿用以往政策,并未把入学孩子的出生时间由截至当年8月31日推迟到12月31日。各地学校普遍将“接受义务教育的基准年龄”和“小学入学年龄”等同,执行截至当年8月31日年满6周岁的孩子报名就读小学一年级,而9月1日以后出生孩子依然要等到下一年才能入学的政策。

【政策】教育部: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各地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家长疑问】事实上,每年小学入学报名季,“8月31日”这道“硬杠杠”总会成为困扰不少家庭的“拦路虎”。骆琴觉得,自己的孩子智力和心智水平已经相对成熟,可以接受小学教育,肯定不会比那些年龄“过关”的孩子差。为什么不能实行“弹性入学”?怎样科学判断孩子入学年龄?

【专家释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罗祖兵:

在我国,实行“弹性入学”可能导致小学生入学年龄整体提前,一方面,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同时,会导致学位在短期内严重短缺。取消或放宽入学年龄限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明确宣布实行“弹性入学”政策。

入学后,孩子们要参加正规的学习活动。因此,入学时间不能简单以孩子的生理年龄为标准,而应该以心理年龄为准,且存在个体差异。美国绝大多数州都要求学生必须年满5周岁才能入学,澳大利亚与美国类似,对小学入学年龄有严格的限制,但各州的规定不一样。英国的义务教育始于5岁,但孩子在年满4周岁后,家长可以选择在当年的9月或第二年的1月或4月到小学就读预备班。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