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二胎政策,该不该放开

时间:2019-06-15 01:3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国人口政策有可能调整。”让一些媒体作出上述猜测的是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方案提出:将卫生部的职责、人口计生委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人口计生委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发展改革委员会;卫生部、人口计生委不再保留。 

“人口计生委没有了,可能预示着人口政策的变化”,这一“联想”的大背景就是,我国人口政策近年来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建议尽快允许生育二胎,将这一热点进一步发酵。

对人口政策,代表很关注,学界也有言要发

对目前人口政策是否调整、是否放开二胎政策,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其中不乏“激烈”之声。 

“希望早日放开对公务员群体的二胎政策。现在的独生子女政策执行时并不公平,农村独生子女比较少,一些私营企业主也管不到,真正被限制住的,就是那些吃 皇粮 的,这样不公平。”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说,计划生育政策应该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从未来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思考。 

由于农村已经适当放宽生育二胎的条件,在实践中,一些地方“交罚款就可以生二胎”形成了“城市生一胎,农村生一胎半”的局面。近年来还出现境外生育、伪造第一个子女残疾证明等方式生二胎的现象,“一胎政策”不断受到冲击。贺优琳代表认为,上述现象表明了不同人群间的生育不公平,与社会公共政策的基本理念有很大冲突。 

“取消独生子女政策是建设诚信政府的需要。”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表示,1980年党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而如今进入2013年,30年期限早已到,“当务之急是政府信守30年为期的承诺,并审时度势,立即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她表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人口政策的新表述,没有提以往强调的“稳定低生育水平”。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应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动趋势,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认为,人口政策受到关注的重要背景是,中国人口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和转型,经过几十年的计划生育、人口调控,中国已经遏制住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人口增长速度最近二十年一直都在减缓,每年增加的人口也越来越少。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资料推算,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2400万。而国务院2012年4月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称,“十二五”期间(2011年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00万以上,总量将突破2亿。国家统计局数据还显示,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相当长时期里首次出现下降。 

为此,有代表赞同有条件地放开二胎政策,如实行“鼓励一胎,允许二胎,严防三胎”。当然,也有一些代表认为应维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破解老龄化问题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而非依赖传统的养儿防老。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呼唤数据支撑

对于在计划生育问题上的分歧,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重要原因之一是学者之间研究领域不同,存在“你无我有”、“你有我无”的信息不对称,而对人口周期长、短的关注点不同,也容易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王广州认为,有些基本事实在学者之间出现不同的判断,如当前的家庭生育意愿是什么情况,就有很大分歧,这让注重定量研究的王广州感到有些困惑:“如果基础研究仅仅从个人感觉出发,那么就很难在一个比较科学的层面上进行讨论。”他认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观念及文化传播与以往迥然不同,就业问题、教育成本等现实问题也深刻影响人们生育意愿,而且不同生命周期生育意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对总体生育意愿下降这样的基本事实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出现事实判断的分歧,很重要的因素是现有科学的、高质量数据收集困难和国家公开数据资源限制。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以后,虽然公布了一些人口数据,但让王广州失望的是,国家统计局与以往普查不同,一直没有全面开放供学者研究的较大样本的原始数据。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