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教育
徐州教育局出台意见将建立完善家校合作机制

 

原标题: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驾齐驱”

新年伊始,市教育局出台《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家校共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面深入细致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建立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开展常态化家校共育活动。

“在今后几年中,我们将致力于促进家校双方在学生的习惯养成、性格发展、知识学习、潜力发掘等各方面常沟通、多交流、密切配合,唤醒学校教育活力,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推进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体化育人格局,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共同营造学生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教育生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质量双优开好家长会

2017年12月3日上午9点,鼓楼小学2017届一年级新生家长会举行,校方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愿景以及开学三个月以来孩子们在学生的表现情况向各位家长作了详细的阐述和汇报。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因此,“意见”要求,各学校要经常性召开家长会,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家长会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次。丰富家长会内容,特别是要强化“赏识教育”,每次家长会至少要表扬每名学生1次。学科任课教师要参加家长会,认真和家长沟通交流。并要求老师与学困生、问题生家长要单独沟通,共同商讨实施个性帮扶方案。倡导邀请家长上讲台,传授教育经验,选树家庭典范,扩大积极影响,助力家教、家风和新型家庭建设。

多方协作打造家校课堂

为帮助孩子迅速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徐州一中每年在新生入学后都要举行一期特殊的家庭教育大讲堂,帮助高一孩子与父母度过适应期。

现在,徐州的中小学校多数都建立起了家长学校、家校课堂,主动服务家长,定期开设讲座,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共同解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共同优化育人环境。

在“意见”中,除了要求继续壮大家长学校、家校课堂外,还鼓励学校设立“家长工作室”,管理干部、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聘请专家学者担任辅导员,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和咨询帮助。并倡导借助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和其他社会资源,开设家庭教育公益讲座。

借力聚力活跃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既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因此,“意见”要求各校因校制宜,广泛开展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健身、文学艺术、科技探索、阅读沙龙等社团活动,鼓励每个学生至少参加1个社团活动。

“还可以结合家长文化背景和职业爱好、专长技能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让家长做社团‘客座老师’‘兼职指导’,丰富社团活动,厚植社团文化底蕴,形成家庭共管、社会共建、学校社团发展的良性循环。”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互动延伸促进“亲子共读”

2017年12月22日,贾汪区团结小学举办了以“亲子共读交流”为主题的家校共育会议。该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而“亲子共读”对学生来说,更是受益无穷。故而在这次会议中,听到的不只是老师的声音,更多的是家长和孩子们在围绕“阅读”分享各自的感受和收获。

在各校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这次出台的“意见”明确提出,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并向“书香家庭”延伸。强化“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陪伴教育”理念,通过师生共写随笔、指导家长学生亲子共读、学生诵读家长观看等形式,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

细致入微完善生涯规划

作为江苏省首批通过的心理健康特色校,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的生涯教育工作起步早,并于2012年率先成立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专门负责学生的生涯教育工作,这在徐州市属首例。

“生涯教育,帮助学生做出选择,确立人生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生涯规划,则是连接现实和理想的桥梁。”因此,“意见”要求,强化学校、家长双方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学校将学生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及时反映给家长;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表现、情绪等及时反馈给老师,注重方法性指导,共同分析解决学生学业困难。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生涯规划,倡导树立“适合的教育”理念,在中考、高考等学生发展的关键节点加强沟通联系,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填报志愿,尊重孩子选择权,共同努力为每个孩子谋一个更好的前程。

抓深抓实促进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