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作为苏州高新区的重要的民生工程,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除了加大教育硬件投入力度、强化办学管理之外,师资队伍建设也成为高新区提升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重要抓手。
师范教育是师资培养的源头,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之所在,高新区始终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为进一步激励高新区生源优秀大学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新区不断完善优秀高校毕业生从教奖励制度,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师范类专业,为区内学校培养输送高水平师资。
“虽然才刚刚进入大学校园,但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家住新升新苑的黄浩然是南京师范大学2018届的新生,像很多同学一样,他在选择师范院校的那一刻,已经准备好投身教育事业。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他的职业生涯之路更清晰、更具体,因为在今年的1月29日,他与苏州高新区教育局签订了“留区从教”协议,依照协议,他将在毕业后留在高新区任教。
“制定‘留区从教’政策,就是为了最大限度鼓励本地生源报考师范专业,为高新区建立一支优质、稳定的本地师资队伍。”教育局人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优质的教育人才始终是稀缺资源,本地培养的教师具有稳定性高、教研能力强的特点。为此,高新区专门在去年6月出台了《苏州高新区生源优秀大学生留区从教奖励实施细则》,鼓励毕业后愿意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给予自愿签订回高新区从教协议的学生每人8-10万元的奖励,解决部分学生的实际困难,同时也提前锁定了一部分优质师资资源。”
黄浩然表示,做出这个决定,既是自己的选择,也得到了家人朋友的支持。作为祖籍内蒙古的“新苏州人”,黄浩然在周岁时来到苏州,在他看来,早已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亦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留区从教”政策的推出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虽然我才刚刚大一,但我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我所学的英语专业和其他理工科专业不同,除了本专业的知识之外,更要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包括文化、历史、政治、科技等等。过去我更多是按照个人兴趣拓展知识,今后在学习过程中,我就会按照教师执业的要求,全面发展、补足短板。”黄浩然这样告诉记者。
“为了实现教育梦,我将付出更多努力”
有了目标,更需要把目标付诸努力,目前黄浩然已经成为了南京九中手工社团的一名辅导老师,每周他都会和这里的学生一起制作纸模型。他说,这样的实践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尝试,过去参加这样的社团更多是陪伴学弟学妹,现在就会慢慢适应教师这样的身份,学会倾听他们、引导他们,“我希望从事教育能让我为他们带来更多。”黄浩然说。
“提前将优秀的师范毕业生纳入我们的培养体系,有助于高新区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目前,高新区的“留区从教”政策主要锁定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8所全国重点师范大学。”高新区教育局人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了像黄浩然这样的师范生,“留区从教”政策也把范围扩展到考取国家“985、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或“双一流”建设高校师范类或所学专业与教育教学岗位相匹配的非师范类专业的高新区本地生源。目前在西南交通大学就读的顾王洁就是其中一位。
谈起为什么会签约该项政策,顾王洁告诉记者,自己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老师,高考之后,自己又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留区从教”政策鼓励了一批有志投身家乡教育事业的本区优秀学子报考全国重点师范大学、“985、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及“双一流”建设高校相关专业的信念。但顾王洁也坦言,这样的选择对她来说并不轻松。
“有很多同学怀揣着和我一样的想法,但非师范专业生要成为已经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了保障我们在签约后的学习成绩,根据要求我们在大学期间,至少要获得一次校级奖学金,毕业后还需要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和高新区教师公开招考。”顾王洁表示:“作为一名高新区未来的教师,在大学四年里,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辜负母校的栽培和家人的期待。”
和黄浩然、顾王洁一样,首批签约的10名大学生都已经在为四年后的三尺讲台做起了准备。
初中毕业证丢了怎么查看(初中毕业证丢
导读 么初中的毕业证还是比较重要的,祝您好运 你好,你继续求学的话,就没有那么重要了,...(68)人阅读时间:2023-04-24300分能上什么高中 有哪些学校
300分的分数在大部分地区上普通高中概率是比较小的,当然最后还是要看考生所在地的最低控...(175)人阅读时间:2023-04-23老板的娃上了一流初中,然后栽在了英语
大家好,我是闪闪妈。论家长心态不稳定指数,4-5月排第一。因为接下来是闹腾腾的幼升小、...(110)人阅读时间:2023-04-23扬网招考直通车丨@家长 你关心的问题答
扬州网是由原今日扬州网和扬州新闻网重组而成。今日扬州网站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开通,扬州...(98)人阅读时间:2023-04-23点解我在广州晚晚都出来蒲?
△回顾这些年,陪伴你十年的灯光节 来广州,绝不可错过她的夜景。 过去9年,每年冬天广州...(86)人阅读时间: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