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军区党委机关走近“五老”人员开展事业观教育

时间:2019-06-09 05:0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江苏省军区党委机关走近“五老”人员开展事业观教育


机关干部走进句容市93岁老前辈戚果荣(左三)家中,聆听革命历史,重温我党我军优良传统。郭丁虎

写在前面

今年4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建设对党绝对忠诚、聚焦打仗有力、作风形象良好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队伍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扎实开展“忠诚党的事业、热爱政治工作”事业观教育,把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自我整改与组织帮促、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强化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问题牵引,使命催征。深入开展事业观教育,就要大力营造讲政治、重事业、学本事、做奉献的氛围,着力建设过硬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队伍,使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在接力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何出发。在开展“忠诚党的事业、热爱政治工作”事业观教育中,江苏省军区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将课堂设在驻地20余户“五老”人员家中,倾听革命前辈口述历史,感悟我党我军优良传统。革命前辈用心良苦的谆谆教诲和坚守笃行的生动故事,成为官兵对照反思的一面面镜子,大家从中找差距、抓整改,进一步激发积极投身强军实践的政治自觉和热情。

提纯忠诚度,当好一块“实心砖”

去王昌昕老人家之前,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干事张敏心头有点堵:就在前不久的干部调整中,一个心仪已久的岗位与他失之交臂。虽然对结果没有异议,但张敏还是难掩内心的失望,干劲减了不少。

90岁的王老家在农村,他1945年参加新四军,1946年入党,参加过淮海战役等战斗。1958年,部队精简整编,他二话不说,响应组织号召,从驻城市部队的指导员岗位复员,回到老家农村当起乡干部。而他同批战友,留在部队的不少都走上了领导岗位。

“在哪里干都是为党工作,都是事业需要。”王老边说边拿出他在地方工作时获得的一摞摞荣誉证书给大家传看。现场的机关干部们由衷感慨:这是一名老党员、老军人正确看待进退得失的崇高思想觉悟,体现着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个人得失是对一名党员干部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水平高低的最直观考验。”王老的经历引发了现场官兵的热议,更触及张敏的内心,他感慨地说:“我们要学习老一辈革命者的这种‘实心砖’精神,提纯忠诚度,做到知恩、知足、知责、知报。”

重温历史,让官兵们看到了差距,找准了坐标。前不久,省军区机关撤销非编机构,十几名干部重新回到原岗位任职,大家都能愉快地服从组织决定。

珍惜手中权,齐心协力“划大船”

前不久,省军区几名干部因违规为家人报销差旅费,被勒令在机关干部大会上作检查。“撞到了枪口上。”事后,有人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小题大做。但听了93岁的戚果荣老人的故事,不少人感到羞愧难当。

戚老1944年参加革命,参加过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等战役战斗,后从句容市供销社主任位置离休。老人的医药费是国家全额报销,子女们有时想借机“搭便车”,用一下他的医保卡,他却认为这是党和国家给他的待遇,花的是人民的钱,从不允许子女“沾光”。

“老前辈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省军区政治部秘群处干事李嵩告诉记者,面对面听完这位老党员的故事,深切感受到老一辈革命者的坦荡无私。

“党的事业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我们都是船上的水手,不仅要奋力划桨,更要保护好这艘大船不被侵蚀。”教育中,省军区领导的这番比喻让人印象深刻,“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医保卡,却能看出革命前辈对手中权力的态度。”

公车有没有私用过?住房有没有超标准?手中的经费有没有切实用在战斗力建设上……教育中,省军区党委机关以老前辈为榜样,着力反思查纠“权不为兵用”“公权私用、滥用”等问题,人人抓好对照检查。省军区党委常委带头向组织写承诺书,在住房、用车等问题上交出“明白账”,违反政策规定的明确整改期限;修订省军区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并向部队公开党委机关权力清单和运行程序,主动接受监督。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