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1 05:40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胶东在线3月18日讯 近日,基于习近平建设中国风格经济学科思想研究开发出的《中国本土管理学(经济学)概论》课程(下简称《概论》),在鲁东大学商学院正式成课开讲。课程负责人马文军教授就该课程的第一个专题《基于中国历史文化情境的本土管理学(经济学)基本逻辑架构》,分别从西方现有体系的缺陷批判和本土体系架构的基因萃取、哲学挖掘、逻辑脉络、内涵完善、重点指向等方面进行了讲解。至此,经过前期近3年研究开发,习近平建设中国风格经济学科思想在鲁东大学实现了从思想理念到科研成果再到专业课程的梯级转化和落地扎根。
家国情怀 时代使命
2016年7月8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而之前的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此相关,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更是明确写入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容。《概论》就是课程负责人基于这种时代背景和战略指向,持家国情怀,负时代使命,在前期多年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从2016年到2019年集中精力撰写开发而成的成果。
科研结果 课程扎根
基于习近平建设中国风格经济学科思想,课程负责人2016年开始相关研究工作,成形后又先后四易其稿,首先取得了32万字的《中国本土管理学(经济学)建构研究》科研成果。进而结合经管专业课程建设规律,进一步转化和开发出特色性的《概论》课程。《概论》开篇明确提出,中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5000年悠久历史和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必须有自己本土风格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全盘引进西方现成学系的做法,不应该也不可取。具体逻辑架构中,《概论》一方面坚持了包括优秀儒家文化、优秀红色革命文化、优秀改革开放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又积极响应了新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AI(人工智能)迅速推进带来的机遇挑战。
直面时势 回应热点
目前,《概论》已经纳入所在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性质为任选课,课时初步设置为16课时。特别地,《概论》直面时势,对当前的多个重大热点问题都予以了理性而积极的回应。比如《国本治理》部分重点聚焦东西方政党制度,进行基本逻辑和学理角度的分析比较,阐述了新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和合式政党制度相对于西方政党制度的强大优越性,进而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但是前期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优选项和核心关键。
优势交叉 一脉相承
课程负责人马文军教授,历史学学士、硕士,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育部骨干访问学者,现任鲁东大学商学院院长,具有良好的学科交叉背景。近几年首位或独立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10多项。马文军教授自2003年进入鲁东大学工作以来,始终围绕着西方既有经管学系的批判和本土经管学系的建构方向开展研究,前后工作可谓一脉相承。
国内首课 积极意义
据了解,《概论》是2016年7月8日之后,国内高校首家直接基于习近平讲话思想开发和开讲的相关课程。该课程的正式开设,将会对推动习近平中国风格经济学科建设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化、体系化、实践化,对推动我省优秀齐鲁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对我省商学科特色课程和特色专业建设,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