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江苏职业教育是如何领跑全国的

时间:2018-12-04 23:3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而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长期以来,江苏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实际,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职教办学模式,努力探索建立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前往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就江苏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第一所职业大学,第一所县办大学,第一所中德合作职业学校……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发祥地,江苏曾创造了职业教育领域的多个“全国第一”。

智能化实训实习基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校行企无缝对接的产教融合体系……从南京到常州,从苏州到无锡,调研组深切感受到,职业教育在江苏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省有国家示范中职校58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15所,优质资源占比位居全国第一。

如今在江苏,职业教育日益成为“香饽饽”。在高等教育领域,职业教育已占据“半壁江山”。那么,江苏职业教育是如何领跑全国的?

1、“政策红利”为职业教育注入发展动力

中职与高职“3+3”,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高职与本科“4+0”联合培养……调研中了解到,江苏在全国率先实施学制改革以来,初步打破职业教育的“天花板”,打通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衔接渠道。

“学制改革已覆盖省内各级职业教育,给每个层次的职业院校学生都提供向上发展的空间。”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刘克勇介绍,“省内现代职教体系实现了从学制衔接到课程的衔接。”

据了解,江苏部署开展了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支持建设了103个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成了510门中高职衔接核心课程标准和310门校本教材。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现代职教体系已从“独木桥”转变为“立交桥”,稳步推进对口单招、五年制高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试点,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本科、高职与本科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日渐成熟。

调研中了解到,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工作,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省政府印发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先后批准建立了两批19个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在发展方式、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无锡、常州、苏州等10个市、县(市、区)确定为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同时,省级层面成立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各市、县级政府也成立了相应机构,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省教育厅职教处副处长张善平介绍,为优化全省职业院校布局,江苏先后出台了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等举措,研究制定省级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建设了一批高水平专业集群,覆盖约300个骨干专业。目前,全省共编制106个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38个专业技能教学标准、763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并全面建立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同时,为整合各类职教资源,走规模化、集约化、优质化发展道路,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有9个建有职教园区,已建成30多个职教集团,参与院校400余所、企业成员近千家,合作领域从专业合作到产学研全面覆盖。调研中了解到,常州市围绕产城融合,正着力推进职业学校向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集聚,在城南打造高职科教城,在城北建设旅游商贸、技师技工等职教基地,在城东建设与轨道交通产业等相配套的职教联盟,在城西率先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殷村国际职教小镇”。

在强化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江苏建立了独立的职业学校教师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实行职称单独评审,开展中职特级教师、正高级讲师评选,制定“双师型”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等。同时,建立了覆盖所有类别、所有专业、所有教师的培训网络,专门成立高职、中职教师培训中心,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校分级培训的机制。此外,在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立“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人事管理与财政保障制度,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兼职教师。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