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中教育 >

一盏油灯 一个笔筒 传承百年家风【组图】(2)

时间:2018-11-26 15:1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寿山石笔筒 祖父一直在用

  何丙仲的祖父何仰潜是清朝的秀才,一生爱读书,常用毛笔写小楷,而毛笔就放在一个小小的寿山石笔筒里。

一盏油灯 一个笔筒 传承百年家风【组图】(2)

  这是一个由整块寿山石做成的笔筒,还雕刻了镂空的花纹,也不知已经历了多少岁月,不少地方已经破损。“这也是祖父当年从惠安带过来的,他一直在用,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个年代的,总之是清朝以前的物品。”何丙仲猜测,这个笔筒可能是当时泉州城里的工匠雕刻的,虽有点粗糙,但不失雅趣和空灵。

  何丙仲说,祖父是清朝的秀才,一生平和,不爱张扬,晚年也一直在读书,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里,保留着传统读书人对书籍的敬重。这种对读书的热爱,也深深影响了何丙仲,从小祖父就教导他要敬重书,看书前要洗手,看书时正襟危坐,书籍从不折页。“祖父告诉我,读书是最好的事情,不但要博览,更要精读。”何丙仲说。

  1969年,祖父过世,何丙仲就一直珍藏着这个笔筒,几次搬家都不曾丢弃。

传承家风 书房取名“一灯精舍”

  何丙仲回忆,祖父母两人的感情十分和谐,虽然,他们一个是清朝秀才,一个是惠安农家女。当时,祖父来到厦门后,在五通的泥金社办起“乐安小学”,作为校长专心育人,而祖母看到五通那里有很多土地,十分高兴,于是租下了很多土地养牛、耕田。在别人看来,校长的太太耕田,简直是奇事,但祖母却不改农家女的本色,坚持耕田劳动。

  1938年抗战爆发后,祖父母搬到鼓浪屿生活,一直到晚年,祖父仍坚持读书、写字。“在齐白石的画中,这种油灯是放在书桌上使用的,是读书灯,而不是吃饭灯。”何丙仲说,祖父母当年使用这盏油灯,也是读书照明,因此它是一盏读书灯。为了表达怀念之情,酷爱读书的何丙仲,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一灯精舍”,书房书架上有满满当当的书籍,统计超过上万本。

  诗书传家,在何丙仲看来,祖父母留下的油灯、笔筒,是一种家风家训的传承,是无价之宝,要代代流传下去。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