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蒋梦麟:教育的目的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时间:2021-08-18 07:1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蒋梦麟:教育的目的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蒋梦麟  

  1917 年蒋梦麟学成回国后,在商务印书馆担任《教育杂志》编辑和《新教育》杂志主编。在此期间,他发表过大量文章,集中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在一篇文章中 说: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天赋与秉性之中,教育的目的就是尊重这种价值,让每个人的特性发展到极致。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就是要使"我能思,则极我之能 而发展我之思力至其极。我身体能发育,则极我之能而发展我之体力至其极。我能好美术,则极我之能而培养我之美感至其极。我能爱人,则极我之能而发展我之爱 情至其极"。他还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类社会才有自由、平等、民权、共和、选举权、代议制和言论自由等制度设计。否则,统治者就会 "视万民若群羊,用牧民政策足矣。何所用其"言论自由"?何所用其"选举权"乎?"

  蒋梦麟留美期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因此他 对战争与和平有过深入的思考和体会。1917 年他学成回国后,曾撰写《和平与教育》,其中涉及教育的本质等问题,可以视为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文章开门见山说,所谓"和平",是"正义"的同义词。有 正义就有和平,倘若正义扫地,虽然没有战争,也不是和平,而是一种苟且偷安。从这个角度来看,统治者标榜的我国人民素以爱好和平著称,其实是为"所谓牧民 政治"开脱。因为在专制制度下,老百姓仅仅是一群羊:羊肥了,牧人就会杀而食之,于是就出现暴政;暴政日久,必然会导致羊瘦,于是牧人就继续放牧,推行仁 政。这就是中国历史一治一乱的根本原因。蒋梦麟认为,要改变这种"羊肥而食"、"羊瘠而牧"的循环,就必须推行民主政治。他指出,牧民政治的反面是平民主 义政治或曰民权主义政治。这种政治的目的是要增进平民的能力和知识,使每一个人都养成健全的人格。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平才有真正保障。从这个 角度来看,日本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中国和俄国,是因为中俄两国没有平民主义的民主政治。德国向世界宣战,最终归于失败,也是因为他们的政治制度 没有美国和其他协约国优越。因此他认为:"强国之道,不在强兵,而在强民。强民之道,惟在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所谓教育,就是为了"达此和 平目的之方法也"。紧接着他指出:中国的教育,是牧民政治的教育;要改为平民主义教育,必须从三个方面去努力。第一,要"养成独立不移之精神",改变过去 那种委靡不振、依赖成性的恶习。第二,要"养成健全之人格",改变以往"好学者读书,读书愈多,而身体愈弱"的传统。第三,要"养成精确明晰之思考力", 改变平时"凡遇一事,或出于武断,或奴于成见,或出于感情"的毛病和喜欢用"差不多"来判断事物的习惯。在这篇文章中,蒋梦麟还分析了中国社会进步应该采 取的三项措施:一要改良起居;二要修筑道路,振兴实业;三要奖励并推进学术。

  为了进一步说明如何才能推动学术进步,他还用经商和做人 作比: "夫对于金钱不忠实,不可以为商。对于行为不忠实,不可以为人。对于知识不忠实,其可以言学术乎?"因此,"欲求学术之发达,必先养成知识的忠实"。养成 对知识的忠实,是做学问的最基本的要求。胡适所谓"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也是这个意思。蒋梦麟总结道:"以正义为先导,以养成健全之个人进化的社会为 后盾,张旗鸣鼓,勇猛前进,此即所谓为和平而战也。战而胜,则平民主义由是而生存,真正和平由是而永保。和平与教育之关系,如是如是。"

  蒋梦麟留学归来,遇到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倡导职业教育是当时很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面对这一思潮,蒋梦麟非常冷静。他认为职业教育固然需要,但如果以为除了职业教育之外就没有其他教育,或者说所谓教育就是职业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

  为了纠正这种错误认识,他写了《教育与职业》、《职业教育与自动主义》等文章。他指出:教育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国家有问题,故有国家教育。社会有 问题,故有社会教育。个人有问题,故有个人教育。职业有问题,故有职业教育"。如果有关问题不能解决,那就是教育的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职业教育, 不过是教人"操一技之长而藉以求适当之生活也"。但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在职业问题之外还有许多问题,它最终还需要通过文化教育来解决,这就是普通学校 应该承担的功能。因此职业教育并不是教育的全部,而是其中一部分。所以他认为:"学校非专为职业而设,举学校而尽讲职业教育,则偏矣。"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