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社区书院制改革 探索“三全”育人新模式

时间:2021-08-17 22:3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社区书院制改革 探索“三全”育人新模式

社区书院制改革 探索“三全”育人新模式

浙江工商职院厚德书院揭牌仪式

  自2015年9月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本着“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以“密切师生关系、打造温馨家园、引领学生成长”为导向,积极探索和实践以“社区书院制”为核心的学生工作模式,建构集“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熏陶”于一体的书院运行模式,通过推动导师、辅导员、学生组织、规章制度、优质服务进书院,解决学生公寓单一住宿功能与全方位育人要求之间的矛盾,努力将书院打造为强化立德树人的阵地、密切师生关系的舞台、提升发展能力的课堂、落实精细管理的平台。

  作为一种探索,浙江工商职院党委书记蔡泽伟称,学校尝试社区书院制改革,旨在进一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建设,拓展一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新路径。

社区书院制改革 探索“三全”育人新模式

书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举行论坛,研讨书院建设发展重大事宜

  一、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学生工作模式的“供给侧改革”

  为什么要推行“书院制”?浙江工商职院校长姚奇富说,这实际上是问题驱动。

  随着高职教育深入发展,高职学生规模迅速增加,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多样性、需求多元化趋势明显。在现行高职院校的校、院两级学生工作模式中,形式单一,重视专业学习和技能教育、忽视综合素质培养和良好健全人格的统一,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日渐凸显,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与期待。

  另一方面,来自不同途径的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群体存在一些新变化和新特点,如:自主意识强,但自控能力弱;身体成熟提前,但心理“断奶”推迟;成长成才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但精神空虚,思想上容易出现“空心病”等,单靠传统的以班级和各类集体活动为载体,以外在的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为手段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与之不相适应。

  如何使育人工作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姚奇富认为,育人工作的主体和对象、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只有进行学生工作的“供给侧改革”,才能找到有效途径。

  “学生在哪里,育人的阵地就在哪里”“育人工作应当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正是基于这样的育人理念,浙江工商职院提出“以主动走近学生为基本原则,以服务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把文化学习熏陶、生活管理服务和学生个人发展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着手探索和实践社区书院制建设。

  浙江工商职院于2015年9月初步提出构想,2016年把书院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并将推进书院制改革纳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形成书院五年建设规划,成立了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学工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任成员的书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016年6月成立厚德书院,从优化机构设置、重构学生工作组织体系入手,本着“服务上移,管理下移”的工作理念,将学生事务、学业指导、就业指导等从相关职能部门剥离,强化学生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学生管理、思政教育等职责从二级学院向书院转移。同时,构建以学生处职能管理为中心,以书院为主阵地,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学生事务中心分工负责的学生工作机构体系,建立了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

  2016年6-7月,完成对书院场地的建设规划以及辅导员岗位聘任,进行在校生寝室调整,基本实现了学院相对集中、专业相对集中、班级相对集中的书院制管理关键性的第一步。

社区书院制改革 探索“三全”育人新模式

书院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学习和活动空间

  二、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

  自推行书院制改革以来,浙江工商职院以学生社区为“根据地”,全面推进文明寝室建设,建设平安、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和学生生活社区文化,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

  把“家”的概念融入学生公寓的改造建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