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科学布局,精准着力:谈科技期刊的专业化建设

时间:2019-10-26 20:3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7月24日,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国家创新能力根植于知识创造、汇聚与传播及其生态环境,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众所周知,我国是期刊大国但却不是期刊强国,缺少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全球竞争中存在明显劣势。《意见》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发展道路,全力推进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做精做强专业类、综合类学术期刊,带动学科和行业发展;通过专业化建设,全面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意见》明确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奋斗目标,为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难得机遇,也为科技期刊的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专业化是科学发展对期刊的要求,也是学术期刊未来发展的趋势。《现代牧业》依托主办单位和期刊优势,以河南畜牧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发现期刊成长空间,科学布局,在服务河南畜牧产业的同时顺利实现了期刊的专业化转型。

《现代牧业》是以“反映牧业新思维、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面向行业、服务产业的畜牧专题学术期刊,也是畜牧大省河南仅有的一种畜牧类专业期刊。近年来,围绕河南畜牧行业技术需求和服务河南创新发展战略,《现代牧业》坚持开门办刊,内容生产精准对接行业问题;紧跟学科热点,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成长性专题研究;重视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普及行业知识等,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强刊之路。

科学布局:产业有需求、期刊有优势、发展有空间,三者缺一不可

科技期刊的专业化发展,在选择布局上,既要满足区域发展对相关技术的需求、依托主办单位和期刊优势,也要充分考量期刊的发展成长空间,并找到三者之间的切合点。

河南是我国畜牧业第一大省,产值已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肉蛋产量超过我国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宁夏和甘肃六大牧区之和。河南本土的牧原股份、双汇集团、三全食品和思念食品等均已成长为中国畜牧食品的领军企业,畜产品生产和加工成为河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河南人均收入水平快速增长,百姓对绿色、安全和优质的畜产品也有很大的需求;河南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对相关技术有强烈的现实需求。

《现代牧业》1981年创刊,期刊主办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畜牧及相关学科一直是龙头学科,兽医专业是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动物医学(兽医方向)是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中央财政支持提升项目,畜牧生产技术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有国家级生物制药工程实训中心等。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积极回应河南畜牧行业需求。 《现代牧业》的主编张卫宪教授在我国畜牧界享有“牛博士”美誉,先后荣获1项世界科学奖,7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是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编辑部在职编辑均为畜牧学博士,均有高级职称,在学科研究方向、学缘结构和年龄方面有明显优势。

畜牧大省河南有着丰富的作者资源和读者资源,《现代牧业》是河南第一家畜牧类专业期刊,期刊在河南有发展机遇。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畜禽存栏量和肉类、奶类和禽蛋生产总量居世界前列,目前期刊数量尚未能充分满足我国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畜牧类专业期刊的市场份额尚有增长空间。

《现代牧业》的专业化转型,一是有期刊和主办单位的学科和技术优势,二是以河南发展中的重要行业——畜牧业为着力点,三是发现、抢占期刊发展的学科空白;多种因素不期而遇,专业化转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精准着力:坚持开门办刊,培育专题研究,重视知识服务

《现代牧业》主动适应新时代河南畜牧行业发展对科技期刊的新要求,在服务畜牧产业中寻找期刊发展的着力点。以行业需求、学科热点组织科研活动,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和地方性,探索期刊以知识服务用户的途径。

选题精准对接行业难题,坚持“走基层,深调研”。编辑们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到河南省地市的畜牧局及疫控中心、动检所、畜牧站等基层单位调查研究,了解畜牧企业、合作社和养殖户对技术的需求,并据此调整期刊选题和内容生产。陆续推出有关河南地区动物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系列论文,重点研究河南地区动物重大疫病的病原检测、流行病的快速诊疗技术与生物防控技术的研发及推广等,以有效的科技供给为河南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