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逻辑与实践理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在论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必要在认识其理论意义的基础上厘清其实践理路。

  1、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即由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并把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必然结论。纵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可以发现,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在于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放弃了苏共的领导;而中国的成功则在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制胜法宝。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我们更需要运用党的领导这个法宝,使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命运得出的真理性认识。放眼世界,当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退,由此引起的各种抗议活动充分暴露出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程度。而中国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划时代变革。这些成就与变革,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我们党要更加奋发有为,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证。

  2、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保障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效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拓通途大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党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功伟绩,开辟了光明前景。当前,在内政与外交等方面我们还需要攻克诸多重大难题,在深化改革与从严治党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弱点短板,这些都需要通过党的全面领导披荆斩棘、指引方向,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步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将进一步凝神聚力,为实现伟大梦想指明方向、汇聚力量,不断开拓实现伟大梦想的通途大道。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勇于直面问题,为进行伟大斗争提供坚强领导。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斗争是矛盾运动的基本形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需要我们党统筹和解决诸多重大现实问题,预见和评估重大难点,归纳和提炼重大经验,从而对世界形势和格局的变化进行敏锐判断,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对人民内部矛盾的变化进行准确判断,时刻保持清醒认知;净化和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在实践中直面矛盾、直击问题,为进行伟大斗争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政治保障。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引领方向。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当前,中国共产党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唯有更好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坚定政治意识,才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解决事业发展中的难题,推进伟大事业行稳致远;进一步凸显大局意识,才能树立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迎接事业发展中的挑战;进一步彰显核心意识,才能引领中国发展航向,破除事业发展中的困境;进一步强化看齐意识,才能提升执政水平,抢抓事业发展的机遇。

  3、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