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艺术星期五”在路上

 

原标题:“艺术星期五”在路上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张丽华开设艺术讲座

原标题:“艺术星期五”在路上

由山东美术馆、《新校园文化大观》杂志社共同主办,山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实施的“艺术星期五——山东美术馆美术普及课走进全省中小学公益活动”自3月30日启动以来,已经先后走进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北殷小学、菏泽市牡丹区曹州一中、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小学、山东师范大学保利师范学校、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东良子口小学、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枣庄市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7所学校,开展了8次活动。活动以科学严谨、生动活泼的课程设置,知识普及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儿童美育殊途同归

2016年,山东美术馆策划了“艺术星期五”进校园活动,由山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成立讲学团,每周五走进济南市一所中小学进行艺术专题讲座,开展艺术教育普及活动。2018年,山东美术馆与《新校园文化大观》杂志合作,在原先工作基础上,将“艺术星期五”活动推向全省,走进更多需要艺术教育,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缺乏美术师资的中小学。

“活动将利用一年的时间,走进山东全省30所中小学。”山东美术馆党总支书记柳延春这样介绍活动的初衷:“美术馆和学校在儿童审美教育方面各有优势,采取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艺术星期五通过开展活动,调研需求,力求为两者的艺术教育找一个好的结合点。同时,山东美术馆作为文化惠民的公益事业单位,也有责任和义务把美术馆优秀的美术资源输送到基层。”

在这样的初衷指导下,“艺术星期五”整合了山东美术馆现有的公共教育资源,将精品手工坊、美术体验课、学术讲座设计进来。“手工坊活动是山东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品牌,在馆内开展时,场场爆满。艺术星期五把最好的公共教育资源主动送到基层中小学,也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柳延春说。

美育与文化公益同行

山东美术馆在活动中设置了“中外优秀艺术作品复制展”板块,并联合《新校园文化大观》杂志社、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等机构,向基层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捐赠书籍、文具、美术教具等,注重美术教育和文化公益并行。

“中外优秀艺术作品复制展”发挥美术馆收藏近现代艺术珍品的优势,让因时空阻隔尚未走进山东美术馆“看原作”的中小学师生们,对山东美术馆有了初步的印象。每到一站,学生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帮忙搬运画作、摆放标签、参与布展,他们认真阅读作品标签,从画面上找标签描述的艺术特色。遇有疑惑,便立即向学校老师和专家发问。山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赵军说:“学校的孩子们,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孩子们在展览作品前提问美术基础知识,点赞自己最喜欢的作品,那一番热热闹闹的景象,让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山东美术馆有很大的可能成为孩子们成长中、长大后追逐诗与远方的其中一站。”

山东美术馆书店里的画册、崭新的《新校园文化大观》杂志、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赞助支持的美术文具以及主办方捐赠的其他生活学习物资,通过“艺术星期五”系列活动,输送到需要的中小学。爱心捐赠活动,丰富了中小学的借阅图书类型,完善了中小学的美术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的艺术教学环境,对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有积极的助力作用。

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局局长庞振福在“艺术星期五”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表示,“活动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一次与全省一流艺术家零距离接触的好机会,对于师生提高艺术水平、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活动内容的设置,既包括中国书画的欣赏,也包括西方艺术的传播,特别是我们中国书画,这是我们祖先聪明和智慧的结晶,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普及书画艺术知识,提高艺术技能,对于我们从小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艺术名家“零距离”

已经开展活动的这些学校,既有较为艰苦的农村中小学,也有软硬件设施俱佳的城市学校,美术资源参差不齐。对美术师资缺乏的学校来说,聘请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省内各高等艺术院校教授或年轻教师组成的公益讲学团,由省内知名艺术家担任主讲人的学术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更是零距离接触艺术名家、接受艺术熏陶的好机会。

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北殷小学学生在济南市美术家协会韦辛夷主席春风化雨的带动下,从一开始对美术懵懵懂懂,到讲座结束后,对中国画有了一个较为基本的概念。5月4日在山东师范大学保利实验学校,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片兆勇以“作品中定格的瞬间就好比孙悟空施了‘定身法’”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让孩子们接触艺术创作中相对专业、抽象的基本概念。孩子们不仅听得懂,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