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全部

  • 全部

分享

刘春晖:未来20年,教育培训机构校长,要注重“可持续”

发布于:2019-10-20 00:45    阅读次数:

  “现在的培训行业缺的不是明星学校,而是寿星学校。我们的校长可以用三个月、三年或者五年去打造一个明星学校,但是,我们的学校是一个寿星学校吗?”

  2019年10月9日,第三届中国民办教育校长职业化高峰论坛(下文统称为“峰会”)揭幕,在首日“行业趋势发展”专场上,朗培教育集团CEO刘春晖分享了他的“可持续”观念。

刘春晖:未来20年,教育培训机构校长,要注重“可持续”

  以下为刘春晖演讲内容的部分摘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全国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们,尊敬的各位大咖导师和校长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可持续”,对咱们民办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一次在线下讲完课之后,都会和听课的校长通过微信聊聊天,刚和校长在聊天的时候,听到了太多校长的辛酸血泪。很多校长说起自己学校旁边的竞争对手,关门潮,倒闭潮,跑路潮出现的时候,都是唏嘘不已。

  所以我们说,现在的培训行业缺的不是明星学校,而是寿星学校。我们的校长可以用三个月、三年或者五年去打造一个明星学校。但是我们的学校真的是一个寿星学校吗?

  现在,科技不断赋能我们的教育机构,但是科技的力量没有办法让我们真正“可持续”下去,“可持续”靠的是人,靠的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对工匠之心和对教育之心的一份坚守。

  接下来我从以下五点进行讲解,我们如何实现可持续:

  第一、可持续战略

  ——长远观点,长期管理。

  我们不要关注短期的利益,我们要关注长期的社会价值。

  我给大家来分析:我们整个民办教育从2000年的蓬勃发展到现在的2019年,整整过了20年,在这20年的时间里,民办教育呈现井喷式的创业热潮,这样的发展是不理性的, ??仿佛一片繁荣的景象,但实际上,背后的心酸只有真正操盘的校长才有发言权。

  那接下来的20年,从2020年到2040年,我们的民办教育一定会进入到一个平稳减速的阶段。其实从2016年开始,我们有很多校长就已经感受到了,咱们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再像以前那样,而是逐渐走向理性。

  在崭新的20年,我们的校长应该关注什么?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我的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存在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和道理,那就去找到它,坚守它,传承它,接下来的交给新时代。没有输和赢的概念,只有能不能可持续的理念。我们只有向前看,当我们带着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去看的时候,我们发现一切逻辑都变了,我们原来做学校是一定要赢,要打垮我的竞争对手,而未来不是了。

刘春晖:未来20年,教育培训机构校长,要注重“可持续”

  我们原来的思维是我要做各种各样的营销战略,想要快速实现装满招生和盈利翻倍,那接下来我们要坚守的是客户的价值和工匠精神,过去我们是要做一个明星学校,那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百年老店。很多校长说,刘导你说的轻松,百年很远,落地很难,其实刘导认为,可持续,无非就是把事情做到极致。

  我来举一个例子:有一家学校的校长是讲家庭教育微课的,我相信在座的6000多位校长和教育工作者,都或多或少在我们学校的老生家长或新生家长的微信群里去讲过家庭教育讲座。但是90%以上的校长都没有坚持下来,为什么呢?我和他们聊天时,他们告诉我,刘导,讲家庭教育微课看上去是一个美好的话题,但操作起来太难了。他们说了好多好多的问题,到最后,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家庭教育微课再也没有坚持下去。

  那我要反问所有的教育人一句话,就算家长不愿意参加,就算家长不愿意来,就算我们没讲好,就算讲了没成交,我想问问大家,我们损失了什么呢?什么也没有损失,大不了就是花了点精力和时间,但是这个时间也能促进我们自己成长。所以,各位优秀的教育人,不要再为自己没有坚持下去找口,我们就是没有坚持下去,就是没有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家庭教育不是爱好品,家庭教育更不是服务品,小家幸福了,国家才能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地发展。

  对于咱们民办教育来说也是这样,家庭教育是我们民办教育学校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了一个闭循环,所以,家庭教育不是为了招生的。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有一种思维,哪怕只有一个听众,我也要坚持讲下去。今天大家都来了,如果今天只来一个人,我也一样会站在这儿讲。为什么幸福一个学校就可以幸福千万个家庭?需要有一种思维,不能因为家长听了没有报名,我们就不讲了,哪怕有一个听众,我们也要坚持讲下去,哪怕幸福一个家庭,那也是功德。

相关教程

中国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浅

“AI智见未来”:首批“特

北京乐成国际学校全新战

《教育研究》杂志社举办

【广发证券“投研+”投资

《求是》杂志评论员:在

江西教育网 通知 关于做好

我们需要怎样的未来教育

教育的未来 向“数字”而

在数字变革中创造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