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教育的未来 向“数字”而来

时间:2023-02-28 23:0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2月13-14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京举办。大会开幕式暖场环节上演了一场“全球万名师生云合奏合唱”。(此为视频截图)

  2月13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一名与会媒体记者(左)在体验混合现实头盔。当日,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教育数字化工作取得新进展,为世界数字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新华社记者 李鑫/摄

  2020年春季,那是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清华大学基于自主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应用数字孪生理念,将教学场景在数字世界重建,就可以建立一个个并行于校内实体班级的雨课堂“克隆班”。在“克隆班”中,学习者可以在线加入清华大学的实时课堂,实现了校内外学习者同步上课、同步做题、同样教材、同一位授课教师,实现了同步的师生课堂数字化交互。

  据了解,那段时间,“克隆班”不仅受到学生欢迎,也受到了教师的特别欢迎,学校开放了101门课程,邀请全国4400余位一线教师加入清华课堂同步学习,中西部参与进修教师基本稳定在70%,中青年教师的比例也占到了85%。

  “‘克隆班’向兄弟院校同步实时开放优质本研课程200余门,约2.5万名兄弟院校师生参与学习,其中大部分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更加迫切的院校。”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说。

  从一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直播班”,在到疫情期间多地区共上一堂“云上课”……近年来,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场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的教育革命也随之而来。2月13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面对教育的未来,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专家与学者等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热烈讨论、共同展望。

  “教育何为、教育应该往何处去”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行动,把数字教育作为应对危机挑战、开启光明未来的重要途径和举措。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提出,数字革命应当惠及所有学习者。不少国家应时而动,纷纷出台数字化发展战略,并将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其中,中国的教育数字化有一份优秀的成绩单。

  2022年年初,中国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成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4.4万条基础教育课程资源、6757门职业教育精品课程、2.7万门高等教育优质慕课和实验课,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率先开启了迈向智慧教育之路。截至2月23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总浏览量已超过72亿次,访客量超过10亿人次,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其中,中小学平台利用优质资源服务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帮助农村地区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高教平台上,东部高校的优质资源与西部高校共享,已帮助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378.5万门次;职教平台里,1173个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6757门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课程,正帮助职业教育向数字化、智慧教育阶段转型……

  当人们感叹数字化的教育时代真的到来时,挑战也随之而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为我们创新路径、重塑形态、推动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何为、教育应该往何处去’也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思考的命题。”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说。

  最近,ChatGPT火遍了网络,这引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的注意。他表示,数字科技为教育赋予了极大的改进升级的机会。同时也会给我们的高等教育,甚至小学中学的教育带来一些新的挑战。

  姚期智表示,人们发现,一些传统的学生作业ChatGPT都可以完成,这将会对传统的教学带来冲击。“这件事情已经在国际的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家在关注和讨论,到底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应对这类挑战。这个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

  数字技术正在打破“象牙塔的围墙”

  当数字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带来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打破了校园之间“象牙塔的围墙”。

  在这其中,清华大学深有体会,并作出了探索。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