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来自“三个地”的报告

时间:2019-09-23 13:3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新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治村14年——后陈有后劲

记者 吕玥 县委报道组 李增炜

  浙江在线7月22日讯(记者 吕玥 县委报道组 李增炜)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正在“农忙”。

  最近,村里例行召开每月的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委联席会议。在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联合提议下,大家商议修改村规民约,时隔14年后再次讨论在其中新增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相关内容。

  作为我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项标杆,“后陈经验”广为人知:2004年6月18日,正是在武义城郊的这个小村,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此后这一制度从“治村之计”逐步上升为“治国之策”:2010年,村务监督相关内容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7年底,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将这一做法向全国推广。

  14年过去了,后陈是否还在坚持自己的实践和探索?这一制度的确立和坚持,给后陈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后陈接下来又谋划往何处去?近日,记者前往实地探访。

武义县农村法律顾问在后陈村宣讲宪法修正案。(视觉中国 供图)

  坚持

  方向肯定是对的

  踏进后陈村村委会办公楼,任何人都会被迎面而来的一张巨幅合影照片吸引。

  那是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专程来后陈村考察调研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后,在老的村办公楼前与村干部们一起合影。

  “你看第一排左起第二个,当时是村妇女主任,现在是我们村第一位女村监委主任啦。”村党支部书记陈忠武笑着介绍身边的村监委主任陈玉球。

  14年后,比对照片和眼前,个人和村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务监督这个概念却牢牢刻在了后陈人的心上。

  村民们把村监委主任这个位子真当回事。5次村民选举,对谁来担任这一职务总是能引起反复讨论,选上的村监委主任也把监督真当回事。

  去年6月,有村民反映一位村干部值班时让家人顶班,还照领误工补贴,刚上任不久的陈玉球核实后就纠正过来。对方挂不住面子,但陈玉球很较真:这是老早就定好的村监委职责,我只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事。

  2004年6月18日,后陈村建立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就是为了建立有效的村级权力监督机制。

  “这是农村基层民主的有益探索,方向肯定是正确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后陈村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肯定,激励后陈人不断深化村监委制度。

  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后,后陈村任何支出不仅需要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签字,还要村监委主任审核签字后才能入账,还会把账单张贴在村务公开栏上,让所有村民进行监督。

  村监委成立14年后的今天,后陈村把村干部“零违纪”、村民上访“零记录”、工程“零投诉”、不合规支出“零入账”的“四零”成绩,自信地印在了村办公楼大厅的墙上。

  创新

  围绕群众的关心

  多年来,对这项把村庄带出信任泥沼的制度创新,后陈从来没有停止过自我完善和创新。

  陈忠武算了算, 对已制定的《村务管理制度》和《村务监督制度》,后陈村已经根据实际修订了4次,不过村里还在不断研究更加有效的方式。

  其中一个方向,便是如何让村民更广泛参与基层自治。

  相关实践已在破题。3月15日,在当月的后陈村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上,陈玉球第4次例行汇报上个月的财务收支情况。台下,党员陈忠龙对陈玉球提及的村干部误工工资分配提出了疑问:“具体到每名村干部是怎么分配的?下次能不能分开列?”村支部委员和村监委委员一一作了回应。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月上演。

  去年以来,后陈村探索推行村监委向党员、村民代表“双述职”,党员向联系户反馈党务、村务、财务工作,向党员大会反馈村民意见建议的“两反馈”机制,让村民参与基层自治的活跃度更高。

  冲着大家关心的问题去,向来是后陈人朴素的办事逻辑。

  去年9月,后陈村开办了自己的“村报”——“后陈月报”,每期4个版面,不仅详细刊登上月财务收支情况,还公开村里各种大小事务,甚至对一些问题情况进行曝光。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