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晒英语口语、作业打卡、花式点赞,老年人的网上大学还能长这样?

时间:2019-09-23 13:3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排版|芥末堆 空缺

“今天到底可以跟老师学习吹奏简单的曲子了,课后反复练习了好多遍,记住老师强调的要点,一是划节奏,二是打节拍,下面吹一段请老师指教。别说真正录起来还有点紧张,错了好几个音符……”

去年9月,自称已到耄耋之年的“燕山观虹”同学加入了“从零开始学口琴”这门网课,从此每周必交作业打卡,风雨不改。“退休了最大的资源就是拥有时间,闲下来没事就看看课堂的视频,拿起口琴吹一阵子,再听听学友们吹的曲子,其乐无穷哦!”“燕山观虹”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老年学习心得。

因为学习勤快,去年年底她还抱了个奖,奖品是免费兑换“养老管家”的一门会员课。

晒英语口语、作业打卡、花式点赞,老年人的网上大学还能长这样?

养老管家打卡页面截图

“养老管家”是国内第一个手机版老年大学,2016年8月登陆微信公众号和App应用市场,并在半个月后迎来了首批5万粉丝。两年多的时间里,养老管家App下载量突破百万,微信网站浏览数累计超过1200万。

跟同一赛道的其他玩家相比,养老管家创始人张东民并不认为老年人流量可以直接变现。张东民评价,很多做老年服务的公司都是用互联网打法,把老人流量聚集以后,在平台打广告、做电商,想挣快钱。

“但是,这种打法我还没看到做成的。”张东民很肯定地说,“做老年人教育,想快肯定不行。”

“把老年人拉到互联网上来”

投入老年在线教育,其实是张东民经过多次试错后的领悟。

张东民从2012年切入养老行业,先后做过养老地产、居家养老服务站和老年人智能硬件,但是三块业务都没有跑出来。“这些模式都不对,太重了。到现在我依然觉得这样走不通。”张东民说。

2015年底,张东民开始尝试做内容,然后搭进自己研发的智能硬件里,思路依然是卖硬件。这时好友提醒他,很多老年人已经开始用手机和微信。

2016年可以说是老人使用微信的爆发年。根据2016年的微信官方数据报告,在月活跃用户中,55岁以上用户占1%,这是老年人月活数据首次被微信数据年报提及。而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6年6月,50岁以上的网民占网民总规模的9%,约为6390万。

张东民恍然,“世道变了,老年人跑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于是在2016年3月,他放弃了硬件思维,转攻线上,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自己的产品。

2016年8月,养老管家的App、公众号和内置于微信的“轻型App”同时上线,微信是主打渠道,因为要借助微信生态的影响力。

最初的课堂类型以名医讲座、慢病管理类等医疗节目为主,辅以歌曲相声等娱乐频道。张东民表示,为了制作医疗节目,他们找了国内50多位三甲医院的主任级医师来录制短视频。

但是,8月底就有老人在后台留言说课程太单一。

于是,9月初张东民做了一次市场调查,主题是“现在的老年用户都喜欢什么”。张东民从5000多份问卷中发现,老年人的需求并非是医疗健康讲座,而是“琴棋书画茶”。“我们的用户原来都是一群活力老人、文化老人。”张东民笑着说。

2017年的养老管家用户画像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55-70岁的用户占比超过80%,大专以上学历的超过50%,一二线城市的人占63%,一半以上的人开通了移动支付。

“一定程度上,老年教育、文娱活动也是‘刚需’。”张东民分析,“其实是弥补遗憾。他们经历过很多,苦日子过过,富日子过过,现在还有很多东西想去体验。”

掌握了老人的需求,养老管家开始研发新的课程。2016年10月,全国第一档老年英语在线教育节目《英语天天说》上线。《英语天天说》采用音频的形式,有一位老师主讲,内容以日常对话交流为主,语速较慢,适应老年人的节奏。用户可以自己录音,也可以把录音“晒出来”,让大家点赞评论。上线第一天,《英语天天说》的播放量就突破1万。

渐渐地,养老管家的云课堂变得丰富起来。声乐书法、绘画朗诵、舞蹈太极、茶道烹饪、相声评书、运动健身等等类型都包含其中,开设视频课程数超过120门,音频节目近万集。高峰时,养老管家的日活用户达到百万。目前,养老管家在腾讯视频上的播放总量有2154.9万。

老年课程要自己研发

张东民认为,做好课程内容是第一位。养老管家的云课堂分付费和免费,大部分课程都坚持自己生产。课程团队共16人,占公司总人数一半以上。

“优质内容一定要机构来做,UGC的内容解闷行,学习学不了。”把课程内容做好,让更多老年人都能喜欢,而且还能学会,是张东民坚持自己做课程的原因。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