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中国教育报刊社:推动融合迈向纵深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时间:2019-09-19 17:3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中国教育报刊社推动融合迈向纵深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中国教育报刊社:推动融合迈向纵深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央编辑部”依托智融平台开展工作。资料图片

  “乘着新时代的‘复兴号’高速列车,我们这个蕴含着红色基因、改革开放基因、国际基因,彰显着教育专业特色,孕育着新媒体形态特征的教育媒体集团,如何顺应媒体融合新趋势,加快转型发展和深度融合,在当前传媒业大变革大发展中‘破茧而出’?如何科学谋划全社改革发展的战略格局、媒体布局和未来愿景?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面临的全新课题和战略选择。”在3月26日召开的首都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现场会上,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提出了这样的发展之问。同时,翟博以中国教育报刊社近几年的媒体融合实践向与会者回答了自己的思考。

  从2015年开始,中国教育报刊社探索媒体融合之路,成立“中央编辑部”,统筹推进媒体融合,经过5年的艰难探索、不断创新、不懈奋斗,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该社以“中央编辑部”统筹“两报四刊三网一端”及新媒体矩阵的力量,重构新闻策采编发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流程再造、产品创新,建立报刊社“智能教育融媒体平台”(以下简称智融平台),并于全国两会前夕全新启用。上会记者一次采访、新闻产品多次生成,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极大增强了全国两会新闻宣传报道的生产效率和传播效率。同时,该社建设大数据教育传媒智库以及中国教育报好老师客户端,成为中国教育报刊社正在积极探索的两个专业型新媒体产品的翘楚。

  “三创四融” 激发全员干劲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形成了‘三创、四融、五统、六全、七位一体’的媒体深度融合新模式。”翟博介绍。

  所谓“三创”,即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在建立一体化媒体深度融合运行机制中,建立教育媒体智融平台,实现“四融”,即流程融合、平台融合、资源融合、评价融合。

  其中,流程融合,是创新运行机制,实现全媒体一体化采编体系。完善匹配“中央编辑部”的融合生产和传播流程,探索新闻信息的一次采集、新闻产品的多次生成、多终端呈现、全渠道传播、全平台考核,实现流程智能化、高效化。平台融合,则是改造软件环境,打造全媒体生产传播智融平台。资源融合,是指创新编发运行机制,建立报刊社中央稿库和大数据信息资源中心,打通内容资源、用户资源和渠道资源。评价融合,包括建立一体化考核体系等。

  “媒体融合不仅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一次转型升级,也是我社对传统媒体编辑记者队伍的一次大练兵。”翟博介绍,在智融平台上,每个人的角色从单一变为多元,编辑也是主持人,记者也是新媒体小编,甚至美工、场记、化妆师等。“媒体大融合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动力,大家团结协作,干劲满满。”

  做强“大脑” 智融平台常态化

  在中国教育报刊社所在办公楼的11层,是其“中央编辑部”的区域,处于中间的大屏是这个“中央编辑部”的指挥大厅。据中国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中国教育报社总编辑周飞介绍,在今年全国两会前,“中央编辑部”正式启动,从早到晚,只要有新闻发生,“中央编辑部”随时策划,记者、编辑随时采访、随时发稿、随时传播。目前,已经实现了常态化运作,每天社领导分工协作,社长总编辑坐镇调度中心,主持“中央编辑部”舆情研判会,每天上午研判策划重点选题;一位副总编辑靠前指挥,直接对接记者部署采访报道;一位副总编辑主持每日晚间的编前会,统筹协调“报网端微”所有媒体的栏目和稿件,审核重点稿件及报纸版面。

  “今年两会,我社打通各编辑部、各部门之间的人力使用机制,做实‘中央编辑部’,做强‘最强大脑’。”据周飞介绍,为了做强“中央编辑部”,他们还创新实施了“全员、全网、全渠道、全平台、全流程、全天候”的“六全”工作机制,实现了统人、统事、统流程、统内容、统资源的“五统”的全面一体化。

  这其中,全员——“中央编辑部”统一指挥、调度旗下“两报四刊三网一端”采编力量。全网——纸媒、网站、客户端及移动端深度融合,一体化运作。全渠道——与众多社会化移动资讯平台合作,抢占移动互联网主阵地。全平台——充分发挥各媒体形态优势,打造立体化宣传传播格局。全流程——生产流程上,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明确到人,确保运行流畅;在审稿流程上,严格实行“三级审稿,分级负责”;在发稿流程上,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全天候——“中央编辑部”随时策划,记者、编辑随时采访、随时发稿、随时传播,坚决守好教育新闻主阵地。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