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中国梦·践行者】徐汉虹:导向施农药 守护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时间:2019-07-17 07:2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国梦·践行者】徐汉虹:导向施农药 守护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徐汉虹

徐汉虹,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植物源农药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农业部跨世纪人才培养“神农计划”人选、“南粤百杰”。长期从事植物性农药研究,研制出印楝素、鱼藤酮等植物源农药,提出“导向农药”“光活化农药”理念。创新出挂包法、膜下滴灌等随水施药方法。

创新感言

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是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跨界、自我颠覆,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足够开阔的视野和快速迭代的动力。农业技术推广难,在于农业技术没有达到轻便易操作、经济实惠、省工省时的要求。农业技术创新一定要从生产实际出发、急农民之所急、解决生产难题,随水施药法的推广就是有力的证明。

大洋网讯 说起农药,可能很多市民都会变得小心谨慎。街坊们到市场买完菜,回到家总是洗完又洗,生怕上面还有药物残留。可是,广东天气湿热,虫害频发,如果不适当使用农药,可能许多农作物都难以茁壮成长。正因如此,减少农药使用量、高效防治病虫害,就成为守护食品安全的关键一环。在应对突发外来物种入侵上,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汉虹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不但要筛选出农药,还要琢磨施药技术。不能因为这个虫子,就大量使用农药。”经过艰难的探索研究,徐汉虹和团队成员筛选出的农药更是成了一面坚不可破的盾牌。

紧急:入侵外来物种为害作物

今年年初,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害虫引起了行内专家的高度警惕。伴随西南季风,这种名为“草地贪夜蛾”的杀手此后迅速蔓延全国19个省份,所到之处作物遭殃。广州自4月23日在增城区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到5月29日,累计发生虫害面积已达1710.25亩,为害作物均为玉米。花都、增城、从化、白云、南沙5区确认发生该虫入侵危害。

徐汉虹目前身兼广东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他告诉记者,草地贪夜蛾是新入侵外来物种,此前我国从未留下此虫为害的记录。防治草地贪夜蛾,对已从事农业40余年的他来说也是新课题。

草地贪夜蛾,俗称秋粘虫,食性杂,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原产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玉米上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将其评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被草地贪夜蛾盯上,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

徐汉虹告诉记者,目前入侵广东省的草地贪夜蛾为玉米型,但存在玉米型与水稻型的杂合子,后期不排除水稻型草地贪夜蛾出现。也就是说,这种害虫有可能威胁我们最主要的粮食。

徐汉虹说,广东是草地贪夜蛾的高度适生区,也是北迁虫源地,把广东的防控工作做好了,北方地区的虫害压力就会小很多。

【中国梦·践行者】徐汉虹:导向施农药 守护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探索:40℃体感温度下逐株点药

搞农业的专家,和其他一些行业不同,既要站得高,更要接地气。草地贪夜蛾成灾以来,徐汉虹和他的团队就马不停蹄地奔忙在防虫第一线。一听到哪里发现这种害虫,徐汉虹和团队成员总是尽快赶到现场,捕虫回来研究分析。

对于新入侵重大害虫,利用化学药剂快速扑灭是防止其引起严重损失的首要工作。在国内尚无登记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化学药剂的背景下,快速筛选出有效药剂成为应急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徐汉虹团队迅速选定了广州花都区花山镇儒林村的一块条件适宜的玉米地作为试验田,迅速展开药剂筛选工作。

5月的岭南,天气又闷又湿,如同蒸桑拿。从调查虫情,到药剂筛选试验,再到药后田间调查……整个过程都是在接近40℃的体感温度下进行的。筛选团队顶着烈日,猫着腰缓缓穿行在玉米地里,一株一株地点施药液,汗水湿透衣服是家常便饭。到了夜里,他们还要带上头灯,如同矿工般,披星戴月继续工作。见到徐汉虹时,他的肤色仿佛比平时又黑了几个色号,记录着这段时间工作的艰辛。

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终于选出虫螨腈、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氟氯氰菊酯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在农业农村部向各地推荐使用的农药中,这5种也是优先推荐的药物。

【中国梦·践行者】徐汉虹:导向施农药 守护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创新: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