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怀念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读他的书”

时间:2019-07-02 02:3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怀念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读他的书、评他的书。”4月26日,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作家协会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陈忠实精神遗产学术研讨会暨陈忠实先生逝世三周年追思会”在西安工业大学未央校区召开,陈忠实女儿陈黎力如是说。

今年4月29日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作协名誉主席陈忠实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日。为了表达对陈忠实先生的追思,4月26日来自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十多所高校与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通过围绕“陈忠实先生的文学精神”、“陈忠实先生的文学遗产”、“陈忠实先生与中国当代文学”等议题展开讨论,表达对于陈忠实的思念之情。

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钱远刚致辞,他表示,陈忠实的创作精神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党项,坚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二是扎根时代,紧扣前进方向;三是精益求精,以精品奉献人民。最后,他期待各位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这次会议开出质量开出效果。

西安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卫国教授说:“我们今天怀念陈忠实先生,是为了继承他的精神遗产,学习他直面生活的勇气,底层的人文关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怀念陈先生,寻找精神动力之源,是我们今天召开这次追思会根本的动意。作为一所大学,精神的塑造和精神的追求是它的最高理想,用陈先生所传达的精神的力量,文学的力量去塑造西安工业大学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以“经典作品为何出自陕西”这一问题引出自己的发言,肯定陈忠实作品的重要性,认为陈忠实先生把乡土写作推向了一个高度。他分析陈忠实先生创作“垫棺枕”这一想法本身的意义,来进入陈忠实经典作品的理解。

他认为,陈忠实先生之所以能够创作经典作品,主要源于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文学的严肃的创作态度;其次是他在创作《白鹿原》过程中不断地剥离与寻找,吸收时代的营养,抓住了这个时代的特征;第三是他自己的创作姿态,他以一个“子民”作家自居,为群体代言而创作。这是他能够创作出经典的主要原因。学习陈忠实先生严肃的写作精神,这一点是当下许多作家所欠缺的。

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建军表示,白鹿原寻作家之根超越了政治意识形态的身份,寻文化之根,以民本来作为自己的做人立场,以及学为好人的精神,《白鹿原》的好首先他写的这个人能立的住,他这个人的精神,他的魂灵能立的住,而且这个东西给我们这个时代精神非常契合,向好人,向好作家追求的精神,是我们今天及以后永远应该去传承的精神。

“我现在每年春季都给我们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陕西当代作家研究的选修课,陈忠实专题是课程中应有的单元”,西北大学教授周燕芬说,“每当春暖花开,日子走进5月,我便开始给学生们讲作家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有时候会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教室屏幕上放映着先生那张最经典的照片,手持雪茄,目光深邃,我们就在先生的注视下走入《白鹿原》的艺术世界。”

周燕芬表示,自打陈忠实先生离去,这样的课堂场景就格外有了纪念的意义,很具意识感,在思想的关注和情感的共鸣中,我们更加感受先生的非凡文学创作,感念他留给后代伟大的精神遗产。古往今来作家因为作品不朽,我们的课堂每一次阅读都是对先生生命历程的隆重纪念,是对先生人格精神的庄严致敬。

研讨会上,白烨、段建军、王春林、冯希哲、梁向阳、王金会、仵埂、周燕芬、惠雁冰、韩鲁华等专家做了不同主题的发言。与会学者通过回忆与陈忠实先生的点滴交往,探讨陈忠实先生的作品,表达对于陈先生的深切怀念,肯定陈忠实先生创作的独特魅力。大家一致认为《白鹿原》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经典,陈忠实的创作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

(责编:吴超、雷浩)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