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50元上海生存一周?看95后金华大学生的花样生存技能

时间:2019-07-01 23:5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金华新闻客户端8月24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陈丽媛 林颖

50元能干什么?吃两顿快餐?看一场电影?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的一个暑期实践团队的答案是:用它在上海生活了一周,而且还过得挺滋润。

50元异地生活一周,可算是该学院的老牌暑期实践项目,已经进行了8年,磨炼了一批又一批的挑战者。今年的95后大学生已不再靠体力劳动赚钱,更不靠省钱度日,他们要把生存训练做得“体面”。于是,就有了各种花样生存技能,有的同学在线进行日语教学,有的同学在微信平台销售金华土特产,有的同学找到专业对口的单位,用设计作品换钱……一周过后,30名挑战者的1500元生活费不仅没少,还多了好几倍,变成了20652.37元。

50元上海生存一周?看95后金华大学生的花样生存技能

学会生存 高于生存

浙师大生存训练活动连续开展多年,先后在北京、西安、昆明等14座城市留下了足迹,让参与者体会到“学会生存,高于生存”的要义。这次去上海参加挑战的30名学生就把这次活动作为一次“就业体检”,他们要深入社会,利用专业特长就业,寻找不足之处,从而在接下来的专业学习中,提升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卖报是大学生生存训练中的传统项目,特别是在活动启动之初,它可以帮助大家熟悉并融入一座陌生的城市。开始两天,同学们和往年一样,利用差价赚取生活费。早上5点半起床,他们到邮局批发报纸,进行整理后,上街销售。进价8毛钱一份的报纸,有的同学卖1元,有的卖2元,平均每人每天能卖出50份。

有的同学很快意识到一份份销售效率太低,于是就把目标锁定为“公司客户”,以公司为单位销售,很快就完成了50份的销售额,还锁定了几个固定大客户。

有的同学则另辟蹊径,不卖报纸,卖人情味。比如,李依璇在公园卖报纸时,发现有不少形单影只的老人,她用报纸的内容吸引他们,为他们读报,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当场就有一个老奶奶给她100元钱,希望她明天再来给公园读报。

通过卖报纸,同学们体会到赚钱的不易,也汲取了很多人生感悟。

50元上海生存一周?看95后金华大学生的花样生存技能

插上互联网翅膀的微创业

象牙塔里的专业知识能创造多少价值?要不是这次暑期实践的挑战,很多同学还不敢提前迈出知识变现这一步。但在生存的压力下,在各种互联网平台帮助下,许多同学惊喜地发现了自己的潜能。

文学分院英语专业的盛倩雯,她的第二专业是日语。最近在线学习挺流行,碎片化时间学习外语的都市人越来越多。但是要到“喜马拉雅”等大平台上开课,盛倩雯还有些犯怵。她尝试着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广告,为自己的“一元日语零基础课”招生。没想到,第一天就有20多人报名,当天她就赚了二十多元。盛倩雯的干劲上来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她每天设计好课程,还请来在日本留学的好朋友帮忙,在线为微信群里的学习者纠正发音。随着微信群人数的不断增加,她不用再为每天的生活费发愁了。因为在线教学的时间不长,每天只需20分钟,盛倩雯决定再去找一份工作,增加收入。利用自己的摄影特长,她在一家影楼找了一份助理工作,虽然做的只是跑腿打杂的工作,每天也有50元的收入。

第二次参加生存训练活动的黄鑫更胸有成竹,他在微信上开了微店,带着24名同学一起销售金华和上海的土特产,一周内完成了上万元的销售额。黄鑫是市场营销专业,他特别喜欢自己现在的专业,他带着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对接厂家,有的负责在朋友圈推广销售。暑期实践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微店还在继续营业。

同学们都很勤奋,大多数人都是身兼多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李依璇是全队的销售冠军,她一边在朋友圈卖特产,一边在一个国际会展中心做描二维码推广,一天就赚了510元。

设计艺术分院的费舒颖和来瑶,找到了一份为茶馆做设计及策划茶会的工作。电子商务专业的李俊推广微信二维码及APP,带领几名成员在一天内赚到了736元……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将所得资金结余作为善款,一部分会捐赠给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的人,剩下的将汇入学校的“36.5爱心希望通道”,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