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广元有所“中国教育理念最先进的学校” 城里家长求入读

时间:2019-07-01 22:1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一场演讲,让范家小学火了。这是一所位于广元大山的农村小学,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当“山区”“留守儿童”“村小”这几个关键词集中出现时,你的脑海里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何帆这样评价:中国教育理念最先进的学校,不是北京或上海的公办名校、国际学校,而是四川这所大山深处的农村寄宿小学。

  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初到范家小学,记者的印象是这样的:不同色彩的教室、原木色的桌椅、落地的空调、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和电子“黑板”、人手一块的平板电脑;随便走进一间教室,一定会收到孩子们的问好,无论谁,都能跟你聊上天;老师不在,学生们能自己做练习,能把背英语当游戏玩;饭后教室的沙发上,他们会一本本翻着书架上的书;课间,小操场能瞬间变成“花果山”;睡觉前,一年级的学生们也能自己抱着脸盆洗漱,铺好被子安静睡觉。墙面上,各班都有属于自己班级的“萌宠”,一个动物或者一种植物。比如一年级墙面上的绵羊,象征着善良和友善;五年级墙上的竹子,象征着有气节而奋发向上;六年级的小蜜蜂,象征着勤劳和奋进。

  更重要的是,无论何时,你总能看到孩子们脸上的微笑。

  孩子们和校长的自信来自哪里?

  理念

  不高的目标——培养优秀的劳动者

  张平原2014年起当上范家小学校长,之前的20多年,与许多乡村教师一样,他“走出去”的机会不多。“农村孩子起点低,那我们就不追求成绩,这个社会除了极少的科学家外,更多的还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他们自信和阳光,给他们良好的素质,他们今后也一定会是优秀体面的劳动者,一样为社会做贡献。”于是,学校告示栏里写下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办美丽乡村学校,育阳光自信少年。

  在这里,考试不重要——“学什么就考什么,自己出题自己考,除了小升初的测验以及市里的抽测,学校都不参与校外的统一测验。”张平原告诉记者。

  在这里,学校评选的是“美少年”。“你可以是运动美少年、勤劳美少年、友善美少年、文明美少年、阳光美少年……”

  “我们基础差起点低,但成绩是唯一的吗?八九十分就够了。科学家要人干,可毕竟是少数,好成绩也有找不到工作的,成绩不好也有干得好好的。”张平原说。

  教学

  乡土的课程——每周三固定“出去玩”

  范家小学的课表上,语文、数学等课程被集中安排在了上午,下午的时间,则集中在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上,另外则是大量的乡土课程和项目学习。

  在张平原看来,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校园不该只是一个为了学习的环境,“玩”也该是重要的方面,“玩甚至比学更重要,当然也要让他们玩得开心、玩得有水平。”

  一项乡土课程从2016年春开始一直持续至今。每周三的下午,学生们会走出校园,行走在田间。语文老师杨秀丽说起了这门课的开端:“一开始带着孩子们出去玩,采野菜,大家都很兴奋,但其实很多植物都不认识,那就干脆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们认识野菜,采回来后再形成图文,让他们自己查阅资料,弄清楚每一种野菜的名字和价值,做成一个家乡的野菜课题,最后大家再一起炒着吃了。”而后,《家乡的植物》《家乡的野果》《村里的老井》《微型水电站采访》《留守老人调查》等众多课题接踵而至。

  项目式学习,是另一项校园课程。这是一个持续性的学习过程。比如“豆”的学习,就需要学生们找到更多关于家乡的豆,了解豆的演变,与之相关的字、词、诗句,之后再将这些豆的种子种入土,让它生根发芽,破土而生。因为季节不一样,那次学生们播下的黄豆没能生长。但发豆芽则是可以的。这并不容易,师生们尝试了两三次才终于做成。最后,同样一起做着吃了。

  “都说农村教育资源少,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农村的资源远比城市多,在这里他们能以最近的距离接触乡村,走进大自然。”张平原说。

  班级

  意外的优势——小班教学真的实现了

  学校生源较少。但这反而成为一种意外的优势——真正的小班教学在这里成为现实,比如四年级,全班仅有5名学生,人数最多的一个年级,也仅有12人。“43个学生对应13名老师,这个师生比例,是城市学校达不到的。”张平原说,“城里学校那么多人挤在一起哪有我们空间宽敞?”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