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10 12:06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① ② ③ 题图:张家界市第一中学新校区鸟瞰图。 ①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学生运动会现场。 ②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学校的小朋友展示手工作品。 ③张家界市中小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节目展演。
本报记者 余娅 通讯员 吴志锋 2018年,是张家界建市30周年,也是张家界教育强市建设加快推进之年,回望过去,张家界教育经历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着力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为学生的自由成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落实各项扶贫助学政策,帮助贫困学子全学段无障碍就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让山里孩子在求知的路上获得快乐…… 三十而立再出发,张家界教育摆脱了大班额的束缚,冲破了贫困的掣肘,大胆改革、轻装上阵,写出了教育发展的奋进之笔—— 1 化解大班额, 还教育自由空间 张家界因旅游建市,雄奇的风光吸引了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张家界的城区面积、人口不断增加,涌入城区的学生人数随之增多,教育的压力也因此增大。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年初,张家界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所,其中,大班额(每班56人及以上)学校95所,大班额班级数1254个,大班额超额人数10060人,超大班额(每班66人及以上)班数321个,超大班额人数3728人。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们已于今年秋季开学,提前化解了所有超大班额,大班额化解任务也在逐步推进之中。”张家界市教育局局长彭发勇介绍,今年以来,张家界市通过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切实保障城镇学校建设、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全面统筹城乡师资队伍配置、努力提升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深化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等措施,持续推进消除大班额工作。 10月22日记者采访时,张家界市第一中学正在举行“迎校庆、诵经典”活动,这所建校已有80年历史的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17年搬迁到了今天所在的位置——位于常张高速公路出口处、南临澧水河、西近张家界市城区的新校区,这座占地320余亩、投资5.6亿元的新学校软硬件设施一流,可容纳5000名学生就读。 就在离新一中5公里之外的一中老校区,张家界国光实验学校的3000余名初中生已经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张家界市第一中学整体搬迁后,当地教育部门将学校老校区的校舍资源全部整合到国光实验学校,增加了3200个学位,化解了国光实验学校教学场地不够、学位紧张的燃眉之急。 据了解,今年秋季,张家界市新建的北门小学、民族小学、崇文学校、崇实北校、金海实验学校、慈利县铄武学校等学校已经投入使用。全市计划于2018年至2020年新增加学位2.9万余个,其中,新建学校增加学位2.2万余个、改扩建学校增加学位4000余个。 “现在,学校开家长会、搞活动,我们这些家长终于可以进教室和孩子们坐在一起了。”张家界市永定区澧滨小学的家长周女士告诉记者,今年秋季开学,该校的21个超大班额已经消失,原本拥挤的教室变得宽敞多了,学校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教室里不再是黑压压一大片小脑袋,做家长的心里也舒坦了。 消失的大班额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老师。在桑植县澧源镇一小,上学期的57个超大班额已经全部化解,校长向佐鑫告诉记者,大班额意味着更多的学生需要辅导,更多的作业需要批改,更多的班级日常工作需要处理……虽然每一项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一点一点压在老师肩上,让他们倍感压力。随着大班额的逐一化解,老师“上课靠吼”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他们紧皱的眉头也舒展了。 2 助学成体系,为成才扫清障碍 如果说张家界市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的成功化解,为孩子们解开了成长的束缚;那么,当地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则为山里娃娃扫清了求学路上的经济障碍,帮助他们实现了“全学段无障碍就读”。
张家界教育:三十而立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