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轶超
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
拥抱现实的坚定理想主义者
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秦红宇
“久牵”,一份教育情怀的生命牵引
出生于上海农村,张轶超的童年时光在普陀区金沙江路附近(原属嘉定区长征乡)度过。小时候一直是家长老师眼中的“乖学生”,高中时饱读中外名著,开始不断思考人生与世界。1996年考进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的他,接受了当时“大文科”的贯通教育,后直升入复旦哲学系,专攻中国哲学史方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他走上自我启蒙的道路,在大学里他办社团,办报纸,做公益活动,“找寻自我的意义与在这个世界的价值”是他真诚且用心探求的人生要义。
2001年,张轶超和一群复旦大学学生偶然闯入上海杨浦区江湾镇的外来工聚居地,发现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外来打工者和他们的孩子。那里有大片的荒草地和一排排临时搭建的平房,还有随处可见的垃圾堆、以及集装箱货车扬起的滚滚尘土。隐匿其中的几间幽暗逼仄的破败房屋,就是孩子们上学的学校。
“昏暗的教室,用黑漆刷成的黑板,破烂的课桌椅,甚至粉笔只有半截。” 他震慑于在上海这样国际化大城市竟有如此破败的学校,于是很快自发组建了一支复旦学子志愿者队伍给孩子们进行课外辅导。他们在一个叫“久千公寓”的小区内租借了一套公房,选择开辟一个独立的教学中心,不仅教授课外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想通过陪伴这些孩子来慢慢影响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被称之为“久牵志愿者队”。
孩子们和志愿者们习惯将那个地方叫做“久牵”。 “久牵”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长久牵手,也就是说,那些志愿者决心要长久地为那些孩子提供教育服务。“久牵”应运而生。也是在那时,张轶超感到自己容易得到孩子们的信任,喜欢教书而且不会感到厌倦。
张轶超2002年于复旦大学
2002年,张轶超从复旦毕业进入上海平和双语学校(又称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接触国际课程IBDP(国际文凭大学预科项目),担任高中部知识理论课(Theory of Knowledge,简称TOK)课程教师,TOK是国际课程体系IBDP的一门核心课,其目标是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建立跨学科跨文化的多元化视野。2002年至2005年,在平和工作的头三年,让他感受到IB国际教育开放包容的特质和世界眼光: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培养积极进取有同情心的终身学习者,培养开创更美好、更和平世界的全人之才,培养勤学好问知识渊博富有爱心的年轻人。
而与此同时,他依然在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久牵”志愿者活动。也是在那几年,“久牵”志愿者活动由于资金短缺以及上海公立学校对外来工子弟的招生尺度的放开濒临关停的危机。“为什么那些打工子弟不能受到这些好的教育呢?”当他看到国际教育的那些优点时他会不停地想到“久牵”的那些外来工的子女。而看过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更是触动他想去做点能真正影响这些孩子的事情。
2005年,他辞职离开平和学校,2006年创办“久牵”,全身心投入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受《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的触动,张轶超在“根与芽”一位志愿者的帮助下,成立了“久牵”第一个合唱团:放牛班的孩子。2006年5月,“放牛班的孩子”首次登台演出获得成功而且获得一笔10万元的善款。
合唱排练
看到绽放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与自信,张轶超再次意识到:简单的支教活动和捐赠并不能使这些孩子获得与城市同龄人同等的教育机会,“久牵”应该满足这些心灵对知识的渴望,帮助他们获得实现自我的信心与能力。
2006年至2010年,“久牵”的重心转向艺术教育,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教育和活动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为孩子们开设合唱、英语、舞蹈、美术、电脑、各种器乐培训以及实践活动等课程。2008年5月,获得浦东民政局认可,“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正式注册,“久牵”致力于为更多孩子提供高质量的课外教育,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务网正方系统:htt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务网正方系统:http://jwweb.scujcc.cn/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是2005年由四川大学申...(193)人阅读时间:2023-04-27成都锦城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https:
成都锦城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https://jwweb.scujcc.edu.cn...(165)人阅读时间:2023-04-27郑州大专院校有哪些,2022郑州大专院校最
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是河南省的特大城市,同时还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水平强。相...(187)人阅读时间:2023-04-27全国最好的军医大学有哪些?2023最新军医
军医一般是指军队中担任卫生医疗的人员,除了需要受到系统的医学知识的培训外,还需要与...(146)人阅读时间:2023-04-27黑龙江大学排名2022最新排名一览(软科
临近高考,很多小伙伴对于各省市有哪些大学,以及各省市高校的排名情况非常关心。小编今...(167)人阅读时间: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