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本科生为什么不能做第一作者?发论文屡遭歧视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杨超(应受访人要求化名)最近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这是令他高兴的事。不过,回顾投稿过程,他认为自己遇到了明显的歧视。

  “本科生为什么不能做第一作者?”杨超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杨超独立写出了这篇论文,投稿时也是独立署名。经过审稿,杂志社给了他答复。这家赫赫有名的学术期刊编辑部表示,论文符合发表要求,建议他根据审稿人的意见稍作修改,最后还特别提出,希望“最好”把导师的名字署上,而且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

  这让杨超感到为难。他目前是本科生,还没有自己的导师。他的研究是在一位学者的指导下完成的,但这位老师认为研究工作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不愿掠美,因此没有署名。

  师生二人认真商量后,决定让老师以第二作者的身份署名。而杂志社的要求很明确,本科生不能做第一作者。最终,为了研究成果能够顺利发表,老师勉为其难当了第一作者,学生成了第二作者。

  他们对记者感慨,如果学术期刊对本科生没有“歧视性看法”,这个过程会美好得多。

  本报记者查询了这份历史悠久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的投稿指南,发现其中对作者身份并无明确限制。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一名本科生也有类似的遭遇。她此前并不知道学术论文投稿流程,试着将一篇论文投给了一所大学的学报,如实填写了个人简介,通讯地址写的是学生宿舍地址。不久之后,学报编辑通知她,论文可以采用,但由于她是本科生,不能在正刊发表,只能发在增刊上。编辑还说,她的学历不够,正刊只面向“硕士以上”的人群,如果她是硕士学历,那篇论文就可以发在正刊上。

  “他们不太认同本科生。”这位同学对记者说。她认为,本科生虽然相较研究生来说欠缺系统的学术训练,但有一些本科生的学术水平并不低。

  她最终屈从于这一规则,交了一定的版面费,将论文发表在增刊上。

  该校一个本科生课题组最近收到了论文录用通知。一位负责投稿的同学告诉记者,这份通知“来之不易”。这份期刊比较“高端”,不太愿意接受本科生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