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用科技教育實踐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时间:2019-03-08 14:3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重慶市深度貧困鄉鎮中小學生科技營一年來讓200多名師生走出大山,開闊眼界——

  用科技教育實踐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用科技教育實踐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科技營現場,小營員們在重慶科技館盡情體驗科普設施。(市科協供圖)

  ■科技營以“立志益智 筑夢飛揚”為主題,通過課堂設計、活動組織、參觀游學、趣味體驗等方式,讓深度貧困鄉鎮中小學生在科技體驗中開拓視野、增長志氣、磨礪意志。

  重慶日報記者近日獲悉,2018年1月、7月和2019年2月,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先后舉辦3期全市深度貧困鄉鎮中小學生科技營(以下簡稱科技營),來自18個深度貧困鄉鎮的162名中小學生和54名科技輔導員有幸參加了科技營。

  舉辦3期科技營,旨在讓深度貧困鄉鎮的中小學生們享受到城市最好的科技教育資源,堅定脫貧之志,增長致富之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這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

  山裡娃有了追夢勇氣

  巫溪紅池壩鎮小河中學學生陳馨雨,是第1期科技營的營員。回憶起科技營的經歷,說到動情處,小姑娘紅了眼眶。

  她說,從紅池壩鎮到重慶的途中,一度遇到極寒天氣。但在社會各方的關懷下,師生一行終於平安通過冰雪路段,順利到達重慶。到重慶后,科技營工作人員日夜陪伴孩子們,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懷,讓第一次走出大山的陳馨雨和同學們終身難忘。

  參加第2期科技營的石柱縣中益鄉鹽井小學學生譚飛,又有不同的感受。在科技營活動中,譚飛第一次坐了動車、輕軌,第一次和智能機器人近距離互動,又高興又激動。

  “科技營讓我意識到科技能夠改變生活,讓經濟更快發展。”譚飛說,今后,他一定要學好科學知識,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我感受最深的是,隻要我們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就一定能實現科技騰飛的中國夢。”

  來自萬州龍駒鎮中心學校的李葳葳說,過去,她總覺得科學很遙遠,和她這個貧困鄉鎮的小學生沒有關系。而科技營讓她明白,科學就在身邊,最重要的是要有追夢的勇氣。

  據統計,僅在第3期科技營結束后,在“心願樹”上留言的孩子就有超過六成表示今后想成為科學家。

  市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科技營以“立志益智 筑夢飛揚”為主題,通過課堂設計、活動組織、參觀游學、趣味體驗等方式,讓深度貧困鄉鎮中小學生在科技體驗中開拓視野、增長志氣、磨礪意志。

  第三期科技營活動中,小營員們登上金佛山第二課堂科學營地學“科考”,動手做標本,集體玩游戲,與小伙伴們一起慶祝生日……他們不僅學到了科學知識,更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和來自社會各界的熱情關懷。

  “在科技營啟動之前,我們已經啟動‘六個一’工程,助力深度貧困鄉鎮脫貧攻堅,為困難群眾送去實實在在的幫助。”該負責人介紹,“六個一”工程具體包括:在18個深度貧困鄉(鎮)各建一個共享科技館或科普活動室、建設一批覆蓋貧困村的鄉村科普e站、扶持一批科普惠農基地、建設一支科技服務團隊、建設一個農技協聯合會,幫扶一批貧困中小學生。科技營活動就是幫扶一批貧困中小學生的具體實踐之一。

  “一堂生動、振奮人心的科技課”

  科技教育更深入人心

  “向老師,我的娃兒眼睛會發亮了!”

  至今,豐都縣三建鄉中心學校教師向彥橋還記得一位家長去年上學期對他說過的話。

  這話啥意思?向彥橋解釋,家長的意思是,自家孩子的眼神從茫然、不自信,轉變成了充滿希望和好奇,對學習的態度也更加積極。

  據向彥橋觀察,這樣的轉變,是因為孩子參加了科技營。他們眼睛中的光芒,源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脫貧致富的渴望。

  “以前上科技課,老師講得熱火朝天,學生聽得滿臉茫然。”向彥橋說,由於客觀條件限制,深度貧困鄉鎮的科技教育往往存在說服力不足的短板。

  例如,課堂上,教師講到飛機、動車,大山裡的孩子們隻能跟著老師的講解點頭——他們中多數人連火車都沒坐過,怎麼能理解交通工具可以在天上飛、跑得比汽車快?

  科技營的誕生,正好為深度貧困鄉鎮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了解外界的窗戶。從他們走出家門,坐上動車、火車、長途汽車的那一刻起,就在接受最直觀生動的科技教育。

标签: 科技教育(51)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