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05 16:42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凤凰网讯 本期《锵锵三人行》,嘉宾闾丘露薇、许子东和主持人窦文涛共同探讨了关于陆生纷纷抛弃大陆顶尖学校的现象,嘉宾认为这源于内地大学的功利化等问题。
闾丘露薇:本科还是应该来香港读
窦文涛:咱们说说中国的年轻人,对吧。打入中国的年轻人,不是,许老师,今天的话题跟你们两位都有关系,就是说你听说了吗?三个女状元,北京文科居然676分,三个676分,同分的,仨女状元全选择了香港的大学,把北大清华甩了。
许子东:因为我在那里拿博士了。
窦文涛:对对对。许老师很希望。然后呢,有人说是为了每年16万,是不是港大每年16万奖学金?
许子东:对。
闾丘露薇:其实这是个数字游戏,他只是给他节省了每年10万的学费而已,对吧。这怎么讲呢,这就是说他这个奖学金不是说你额外的再给你的,他其实每年本身你是要支付10万块学费的,然后再加上生活费,只不过说你拿了这个奖学金之后,你是少支出了,对吧。从这一点应该是这么来讲。
窦文涛:但是女孩子说,当然就是说不看在这个钱的份儿上,主要是想体验一种新的,我觉得这个话说得很值得议论,说体验一种新的体制,教育体制,体验一种新的。
闾丘露薇:这个我是鼓励的,我一直觉得说本科还是应该来香港,虽然我觉得香港的中学、小学教育让我觉得作为一个妈妈,我看法蛮多的,因为基础教育,包括现在的英文,也不像以前那么有优势。但是香港的大学教育是非常好,至少跟内地比起来。
许子东:香港中学也有很好的。
闾丘露薇:那除非你进了女拔萃、男英皇,这些都是非常好。
许子东:我女儿在那里读过以后,后来她去哈佛她说女拔萃读过以后,读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她都觉得不累了。
闾丘露薇:这点确实是香港有好的这些国际学校的话,她去美国一流的最一流的大学,他们觉得是一点都不累,而且名额也非常多。
窦文涛:难道衡量好学校的标准是累不累吗?
闾丘露薇:但是那个是很精英的。
许子东:当然她这个话也不能说完全是赞成的,完全是赞扬,也代表了某种痛苦的回忆。
窦文涛:是。
许子东:在哈佛“学生会主席”是骂人的话
闾丘露薇:但是你要记得,他们家女儿是代表了很小搓的,很一小搓的精英。
窦文涛:许老师他女儿啊,也像是个小版英禄啊,小美女啊,天啊。
许子东:现在累死了。
窦文涛:哈佛的什么。
许子东:读硕士。
窦文涛:哈佛学生会主席啊。
许子东:谁说的。这个学生会主席你以为是一个赞扬啊,是骂人的话。
窦文涛:在哈佛当干部是这样的?
许子东:不是,你一般来说都是这样,比方说她刚才讲为什么她们想体验一种新的体制,我非常能理解,你现在要是我的亲戚,他在中国读的非常好,他现在有机会去中国最好的学校,但是也有机会到港大或者是中大这样的学校,我大概也会这样劝他。
因为为什么?因为现在在中国的大学,除了读书以外,有很多其他的活动,使你逼着你往那两方面,你要么变成一个很通透的,很会做人的,很犬儒的那种,就是找老师,参加各种活动,做什么主席。要么,你看不惯你就变成一个愤青,在网上发泄。大学里就是变成愤青。太多这种活动了,唱歌之类的活动了。所以我觉得他们大学的时候,而且呢,我一个看法,一个人在十几岁,快到二十岁的时候的经历,对一生都有巨大的影响。
最近钱理群写了一篇文章,分析文革当中的几批人,就是造反派还有干部子弟做红卫兵等等,我觉得他分析得非常有道理。这些人现在在中国当代的政治生活当中,起越来越大的作用,可是那个时候,就十几岁的时候,他做什么事情,一直会影响到将来。
我们今天反过来一样,就是说今天十几岁的学生,他选择什么样的环境,没得选择,没办法。有选择,尤其是读文科的,我赞成。
闾丘露薇:而且我觉得读大学不单单是在校园里面的,这一点我是最近去了很多的大学,做讲座也好或者是去一些大学城,我会觉得哇,还好我那个时候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的学校就是说还有校园的味道。
窦文涛:没错。
闾丘露薇:现在你去那个大学。
窦文涛:我现在都是,后来我想起来了,我应该感谢刘道玉,其实那个时候我还不太熟悉这位校长,后来我毕业多年之后我才发现,我当年在武汉大学上学,那时候快乐无比。
许子东:校园多漂亮。
闾丘露薇:校园很漂亮。
第二页:内地学生信息全球化但生活很乡村
第三页:拿港校几十万奖学金也只够学费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