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这所高校学子用青春热血传递“大能量”

时间:2023-03-15 08:0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这所高校学子用青春热血传递“大能量”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一直都有献血的念头,刚好收到学校通知献血车进校园了,所以我立马就跑过来,想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一下。”刚刚献完血的青岛理工大学大一新生、环科221班的李元杰脸上挂着笑容,自豪地说道。

  初春的三月,乍暖还寒,但阻挡不了青岛理工大学学生的献血热情。3月7日上午9时左右,没有课的学生便早早来到献血车前排起长队,大家填表、测体温、初筛、献血……现场井然有序。200毫升、300毫升、400毫升……一袋袋“爱心红包”传递着大爱情怀。

  参与献血的队伍中,有多次参与献血的“老将”,还有初次上阵的“新兵”,有刚下课便赶来献血的低年级学生,也有刚从考研复试忙碌准备中抽空前来的应届毕业生。

  在青岛理工大学,无偿献血不仅已内化为青年学子的行动自觉,同时成为思政教育的特色内容。该校以“无偿献血进校园”实践育人品牌活动为载体,以红十字志愿服务团等社团为抓手,通过加强宣传科普、树立先进典型、融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等方式,促进无偿献血长效性开展,率先打造“小社团”撑起“大思政”的示范育人模式,实现理论学习到支部、理论武装到社团。

  据不完全统计,8年来,该校开展无偿献血活动38次,组织1.6万人次累计无偿献血481.28万毫升,数次刷新青岛市高校献血纪录。

  “今年是我们最后一年在学校,我们是社工专业的学生,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本身就是我们专业一直贯彻的宗旨,所以想在毕业前带领班级同学以献血的方式送给我们自己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社工191班团支书张成艳说,她特地带着班里的小伙伴们“组团”前来献血。

  以时间为节点,该校的无偿献血活动结合学雷锋活动月的“奉献之歌”,毕业离校时的“毕业纪念”,和新生入学的“成人礼”等志愿项目贯穿全年。

  不仅如此,青岛理工大学校团委创新组织形式,鼓励党团班以集体形式报名参与无偿献血,开设集体报名通道,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对党团班集体建设的积极作用。同时,倡导师生共同参与无偿献血。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教师李博从当年作为青岛理工大学学生时第一次献血,迄今20余年间,已累计献血46次,捐献全血5200毫升,血小板55个治疗量,还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李博用他坚持无偿献血的大爱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向学生诠释着责任担当。”该校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高洁感慨。

  管理工程学院的方新龙是第4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献血活动。由于经验丰富,得知这次的献血活动后,她提前报名、规律生活,献血当天吃过早饭后,就前来献血点等待。

  “通过无偿献血去帮助他人,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在未来,我会把无偿献血行为继续坚持下去,承担起我们年轻人应有的社会担当。”方新龙说。

  在献血的队伍中,穿梭着许多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是来自全国百佳学生社团——红十字志愿服务团的同学,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献血知识,红十字志愿服务团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社团公益小课堂”趣味素质拓展、急救培训等科普活动,影响带动身边同学。

  红十字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不仅是校园无偿献血的有力宣传者,也是忠实践行者,叶祥瑞就是其中的一位。上午的课程刚结束,他立刻穿上红马甲来到献血车做志愿服务,中午在帐篷里简单地吃了几口午饭后,又投入到志愿服务中,下午献血快结束时,他走上献血车挽起袖子献出了他的爱心。

  在青岛理工大学,像叶祥瑞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热心地为献血者提供服务,构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青岛理工大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非常重视和支持无偿献血事业。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还是时值考试周,只要献血车进校园,总会有众多同学排队献血,我们血站全体工作人员很受感动和鼓舞。”青岛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部副主任戴梓宁有感而发。

  戴梓宁回忆,2020年湖北省受疫情和持续暴雨等影响血液库存告急,青岛市中心血站致函请求协助时,第一时间得到了青岛理工大学的支援,短短5天就有568名师生累计献血量17.66万毫升,为驰援武汉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理工大学师生的爱心值得社会称颂”。

  在学校浓厚的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氛围的熏陶感召下,先后有马广涛、许英立和丁磊3位校友分别于2020年12月,2021年7月、8月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