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字节跳动,被 OKR 拖垮了?公司再大,大不过趋势

时间:2023-03-02 11:0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前阵子,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在发给公司的内部信中宣布,字节OKR周期由双月改为季度,公司级双月会改为季度会。与此同时,鼓励各业务根据自身情况,按照实际需要在季度节奏基础上灵活调整。

  消息一出,引起一片哗然。有网友认为,“字节跳动,终于被OKR给拖垮了”,也有网友表示,“问题出在字节本身,业绩增速放缓,公司调整管理节奏,关OKR毛事啊?”,究竟这些说法有没有道理呢?字节调整OKR周期,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就来好好聊一聊。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字节不对工作时长进行强制要求,但OKR的制度设计和任务量,让员工很难在保证准时下班的同时,将工作做完。

  曾有字节前员工说,OKR是每跑一百米就为下一个一百米约定了距离和时间,“整个人就像一只拉磨的驴,不断地往前走。”

  先简单说下OKR是什么?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起源于英特尔,在1999年被引入谷歌,进而开始在硅谷公司盛行。O即目标(Objective),KR表示关键结果(Key Results),意指将属于公司的战略目标逐步、分级拆解为每个员工的工作目标,随着员工自下而上完成OKR,那么公司的目标也由此实现。

  OKR制度适用于什么样的公司?

  ——大公司

  ——拥有海量优秀人才的大公司(富士康那种大工厂不算在内)。

  首先,是大公司才需要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老板目标反复对齐,要是小公司的话,肯定大家坐在一起直接说不就完了?

  其次,OKR是一种主动式、粗颗粒、循环式的目标管理法。真想要推进好了,需要这个组织里面每个人都是相对优秀的打工人。

  管理层(或者业务owner)要对市场变化有足够的敏感,能够制定出高瞻远瞩且实际可行的战略目标。

  基层的人要有超强的职业能力和自驱力,抱着创业心态去打工(俗称自我画饼,自我内卷,自我PUA)。

  最后,即使这个公司规模不是那么大,但是如果处在业务的飞速发展期,需要不断打破陈规、颠覆创新的时候, OKR制度也是比墨守成规、条条框框的KPI更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然而,OKR放到中国这个大环境里之后,很多互联网大厂名义上用的虽是OKR,实际上落实到普通员工身上的时候,却已经变了味儿。

  虽然公司鼓励创新,但很多项目也未必是真创新,大多是根据现有业务模式的细微改进,只是为了汇报有东西可讲。

  基层员工普遍的工作状态是每天晚上九十点钟才能下班,疲于应付各项工作任务,还要学习各种文档,所有精力全都花在机械地干活和内卷上面了,根本没有时间和力气思考,更别提创新了。

  这也是国内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通病。

  那么,字节调整OKR周期是为了照顾普通员工的吗?当然不是。

  其实梁汝波在信中也说明了调整原因:公司大部分业务相对成熟复杂,双月变化不明显,回顾周期可以更长,业务变化较慢,可以选择两个季度开一次会议,也可以增加主题会议,让讨论更加深入。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原因:业务增速放缓了,所以内部的节奏也相应放缓。

  一、字节跳动狂奔11年,各业务板块的现状如何?

图自网路@侵删

  飞书:一直在追求规模与强调高质量增长,但一直在困境中挣扎。

  2020年疫情让协同办公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而一直定位To B市场的办公软件飞书,却没有抓住这波增长大潮。

  据飞书内部人士透露,2021年飞书曾定下日活超过1000万的目标,但2021年底飞书的DAU仅为500万左右,甚至2022年底,飞书依然未达到2021年定下的目标。

  至于为啥?一是因为面对的竞争对手太强,企业微信依托于微信强大的社交网络上,和微信的接口打通,本身自带流量buff;而钉钉是企业办公软件中起步是最早的,比字节飞书整整早了5年推入市场,且主打内部沟通、流程审批功能,对于办公场景的“线上化还原”,其次很注重管理,讲究纪律和服从,希望员工有很强的执行力,核心是满足老板的需求,自然一开始就受公司管理者青睐。

  这么一折腾下来,留给飞书的市场空间和时间本就不多。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