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国际中文教育学术论坛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举办

时间:2022-12-25 12:3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网址版左右网站_meitu_3.jpg

12月9日,国际中文教育学术论坛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本次活动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是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一场重要活动。活动以“创新与融合: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标准化与多元化”为主题,设置特邀报告、学术交流和专家对话等环节,中外数百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交流。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副书记宋永波,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校长钟英华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院长冯丽萍主持。


宋永波指出,数字化、标准化和多元化是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我们要坚持以问题导向,聚焦教育教学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推进发展、繁荣学术的新理论、新方案。


周作宇指出,服务民心相通,不断满足各国人民日益增长的中文学习需求,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初心,因此要积极适应新技术、新变革,不断改进国际中文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大力推动“中文+专业”以及“中文+职业”教育,打造国际中文教育的2.0版。


钟英华指出,疫情之后国际中文教育必将因世界各地与日俱增的需求驱动再展勃勃生机,因此需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维度,主动而为,为需而动,深入研究,开拓进取,全心构建新发展格局,以语言服务交往、服务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钟英华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分别以《国际中文教育新需求新发展》和《地缘教育学视阈下的国际中文教育的价值》为题作大会特邀报告。钟英华指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学将以满足学习者中文学习和成才发展的根本需求为总目标,需要我们更加重视“教学实效”和“学以致用”。朱旭东立足“两个大局”,重点阐释地缘教育学的构建与价值,并系统分析了国际中文教育在地缘关系中问题逻辑、价值逻辑、教育学逻辑和实践逻辑等。


学术交流环节分上下半场举行。上半场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吴应辉主持。澳大利亚中文教师联会主席李复新从政策发展、学科建设、教师培养和教材研发等方面探讨了澳大利亚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合作的机遇;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崔希亮基于学科性质和内涵,从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和工具论的角度分析了国际中文教育应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国际教育事务长陈曦认为,新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应在教师、教材、教学法上着力创新,通过语言规划放眼于全球语言生活治理;北京语言大学编审梁宇梳理了全球中文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特点,基于教学实际,提出数字资源建设中的易用性、有用性、公平性、包容性、迭代性和持续性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宋春香阐释了国际中文教育标准推广与本土教材研发相融合的政策对话路径、教师研学路径和产学合作路径;国家开放大学教师曹晓艳以国家开放大学华侨学院开展的面向华裔青少年的文化游学项目为例,在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理论视域下情感环境构建的理念、设计和落实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情感环境构建的策略;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刘路通过自主构建的互动分析框架,考察分析了国际中文录播式微课的互动性体现及其提升策略;北京语言大学“新汉学计划”博士生本赫力法·法杜娃(突尼斯)从历史渊源、语言特点和现实价值等方面对汉语和英语绕口令进行了系统考察;清华大学“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史惠善(韩国)借助CRITIC权重法测算了文言文词汇的重要度,对其进行了排序和分级,并尝试构建文言文词表。


下半场学术交流环节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赵杨主持。北京大学教授李玮介绍了语音、词汇、语法在网络传播空间中的巨大变异,并从媒介进化论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指出,“学中文”是“用中文”的基础,“用中文”是“学中文”的目的,并强调“用中文”就是要大力发展“中文+X”教育,最终实现中文“目的语+工具语”的双重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继华阐述了促进《长城汉语》发展的学术动力与技术驱力;英国理启蒙大学教授张新生重点探讨了新阶段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重点探讨了国际中文教育培养外籍传播人才的初步构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春雨指出,后疫情时代,“深度”与“温度”是中华文化传播的内容与姿态,将成为中外文明对话的重要支点。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