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教育 >

专业没有好坏之分“鄙视文科”当休矣

时间:2019-08-29 17:4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这两天,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出炉,考生们开始紧张地填报志愿。社交媒体上,各色人等都以权威面目出现,以斩钉截铁的语气给考生和家长下指导棋,而一种刻意放大的声音,则是历数文科的种种不堪,告诫考生千万不要选文科,尤其是文史哲等传统人文学科(《新京报》6月25日)。

无独有偶,最近一段时间,微信朋友圈正流传一张“文科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其中哲学、逻辑学被调侃成适合“家里富、长得美”的考生;社会学、编辑出版学被恶搞成适合“家里穷、长得丑”的考生。尽管这份所谓的“填报指南”是一种“娱乐至上”的产物,却依然折射出不少人对文科、冷门专业的偏见。

高考志愿填报事关重大,考生和家长难免要听取过来人的经验之谈。鄙视文科、轻视冷门专业的老调重弹,说明尽管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人们在志愿填报的时候依然不够理性。那种认为学文科就业面窄、觉得学冷门专业没前途的陈旧观念,显然需要重塑与更新。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当下,市场上既需要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也需要复合型人才。鄙视文科、轻视冷门专业,表面上是一种理性选择,实际上却陷入“有限理性”的樊笼。一方面,就业市场的变化周期不断加快,现在的冷门专业,冷了数年之后,就有可能会因专业人才的紧缺而“逆袭”为热门专业;当下的热门专业,则可能在数年后因人才过剩而“失宠”。

另外必须重申:没有所谓的好专业和差专业,只要用心和努力,冷门专业也同样可以出人头地。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其毕业生求职的时候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冷门专业学生人数少得多,在求职的时候更容易脱颖而出。更何况,“淡化专业、强化通识”在高校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价值认同,不少学校打破了专业壁垒,充分尊重大学生转换专业的利益诉求。只要学得好,冷门专业同样可以有前景;热门专业学得不好,照样难以过上体面的生活。

在一个注重利益变现的时代里,文科被鄙视,根源于它难以像理工科那样迅速地拿上高薪、在职场中拥有一个高起点,难以立竿见影地将知识转化为财富和社会资本。文科难以成为“好工作”的敲门砖,并不意味着文科无用;那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和思考的文科专业,有助于让大学生开拓视野、训练思维、涵养素质,对思想的影响是长远的。比如,英语专业的马云、哲学专业的郭广昌、社会学专业的刘强东,就是文科出身。

广大考生应听从内心的声音,优先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努力将热爱的专业学以致用,你就会有更多发光发亮的机会。若高考志愿填报一味跟风从众,难免会误入歧途。

◎杨朝清大学教师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