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原标题: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并将其写入党章。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这一基本方略,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深刻认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大意义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兴则国强,党衰则国弱。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所决定的,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蒙受苦难、探求光明的逆境中应运而生,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中国发展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才能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明确提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它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强调“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落实到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上,改革和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扭转了一段时间以来党的领导虚化、弱化、空泛化现象。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是历史赋予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命的必然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要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完成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党的领导,靠党把好方向盘,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引领“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准确把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时代内涵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揭示了党的领导的本质特征,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的和根本原则,反映了人民群众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政治共识,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涵。

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落实这一重大政治原则、政治责任,首位是忠诚,就是要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标准是绝对,就是要把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作为“第一铁律”“第一规矩”,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要害是守规矩,就是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军委决策部署和习主席指示精神,加强请示报告制度,确保政令军令畅通无阻;关键是担当,就是要勇敢地肩负起强国兴军的历史责任,以身作则、真抓实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张蓝图绘到底。

必须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仅要务虚而且要务实。从范围上看,党的领导是全面的、整体的,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从层次上看,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处理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各种组织之间关系的基本要求;从方式上看,党与时俱进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事求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运用法治方式,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