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华商专访西安市教育局局长姜建春 你最关心的问题都在这

 

qz4cy4kb.jpg

  5月7日下午,在履新的第二个工作日,西安市教育局局长姜建春接受了华商报记者专访,就市民关心的问题做了回答。

  谈如何看待西安教育现状

  “西安教育正面临着四个‘前所未有’”

  华商报:作为新任教育局局长,您怎么看待西安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姜建春:从上大学时起,我在西安已经学习工作生活了32年。作为曾经的学生家长,现在还是教师的家属,客观地讲,我和大家一样对西安教育发展有着切身感受。西安教育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高等教育在全国始终处于第一方阵。而西安基础教育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也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例如,这几天西安正在举办国内500多名专家参加的新时代大西安教育质量评价创新观摩研讨活动,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质量评价等走在了全国前面,教育部、中国教科院都给予了肯定。正是因为西安基础教育在周边城市具有明显优势,所以人口大量流入就学加剧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紧张。

  当然,西安基础教育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存在着诸多短板。有些属于全国教育领域的共性问题,有些则是西安教育的个性难题。但归结起来,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主要还在于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优质教育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矛盾。

  4月8日针对教育的电视问政,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我也认真观看了节目并做了思考。我理解,问政教育并做好阶段性整改,这只是一个起点,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拐点”,问政为西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最佳机遇期。对此,我归纳为四个“前所未有”:一是西安市委、市政府以“革命+改革”来推动西安教育发展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二是社会各界关注关心,参与监督西安教育整改和提升的呼声和力度前所未有;三是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监督环境前所未有;四是全市教育系统知难而上、团结一心,立志打赢教育整改翻身仗的气度决心也前所未有。

  这实际上有利于我们大刀阔斧地推进学校建设和教育改革,下茬下势真抓严管,但也要求我们必须变压力为动力,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广泛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充分调动一切改革资源,有力革除一切陈规弊俗,全面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只有凝聚教育发展正能量,才能真正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这一意义来说,我们下一步也会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为市民知晓、参与、监督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创造更多、更好、更方便的条件。

  谈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西安教育提升整改不能等、不敢等,也等不起、等不得”

  华商报:您认为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姜建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九大报告在“民生与社会事业”部分首先讲的就是教育,也可以理解为,教育是群众关心的第一民生或者说是最大的民生。

  这样说的原因在于,第一,教育事关每个孩子的前途命运,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二,教育直接关乎的人群数量最多。以西安市为例,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有148万在校学生,教职工超过13万人,如果加上驻地高校的师生,全市教育人口接近于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第三,在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中,对教育的投入最大。因此,面对当前的问题,西安教育提升整改不能等、不敢等,也等不起、等不得,必须尽快使西安教育的整体面貌在短时间有所改变和提升。

  教育作为育人的事业,学习知识不应该成为孩子的全部,我们需要的决不是只会学习的机器,更不是只会应试的学霸,而是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是能够扛起未来大西安建设发展重任的下一代,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需要学校和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而不仅仅只是“授业”。

  在这里,我也呼吁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朋友,如果我们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孩子,就应该努力给他们创造一个快乐的童年。每个人的宝贵童年只有一次,不能等他老了回首往事时,对童年的印象只有学习、补课和无休止的复习和考试。罗大佑歌曲中描写的童年,在现在许多孩子看来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童话。歌曲中“池塘边的榕树上,操场边的秋千上,阳光下的蜻蜓,绿油油的稻田……”多么让人向往和留恋。但我们许多孩子被繁重的作业束缚,被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约束,难以享受到童年的美好。这与党的教育方针中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严重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