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9-11-03 06:27 阅读次数:
芬兰,一个位于欧洲北部、人口只有550万左右的国家,能够在经济合作组织(OECD)每3年举办的“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i中屡次拿下全球第一。为了了解芬兰教育成功的秘诀何在,iShowKid思维英语总裁Carrie与副总裁Merry亲临芬兰“取经”。
探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奥秘
依据PISA的成绩我们了解到,芬兰学生们不只在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上的评比排行高居不下,在数学、自然科学等项目,也和大家习以为常认定数理能力比较强的亚洲学生旗鼓相当。更可贵的是,PISA的57个参与国学生中没有通过PISA测验的平均比例超过20%,但芬兰学生受测的失败率却不到5%,这也显示出城乡与贫富之间的教育资源与平等受教的差异相当之小。
“平等、品质、公平”是芬兰教育中不断强调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人生不是只有一场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芬兰前总理阿赫说:“我们这样的小国,不能容许社会上出现学习落差与失衡!“
我们走进芬兰Humpplis幼儿园,看到所有孩子们都在户外雪地里奔跑、翻滚、滑雪、欢笑不断。园长告诉我们,在芬兰出生没几天的婴儿就被爸妈推着婴儿车带出来吹风受冻,大家都是从小开始适应气候,因为这是他们的生活环境,所以上学的时候每天只要不低于零下十五度或遇上大风雪,老师都会带着全园小朋友到外面“放风”两三回,只要下课了就是要出去户外,呼吸冷到不行的“新鲜空气”,学校也很少因为风雪与酷寒而停止上班、上课。在芬兰,培养适应力是代代相传的生命历程。
在户外,森林、小溪、河流、动植物都是孩子们的观察对象。回到室内教室后也有些大量的乐高玩具、沙盘及绘画室等,孩子们可以继续在玩耍中学习。他们没有什么固定的课程,就是“玩”。比“学更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玩开发天性,养成受益一生的快乐能力”。
当幼儿园校长被问及她如何认知“教育的本质”,她说,把孩子培养成快乐、健康、积极、独立有差异性的孩子,这是她对孩子终身成就的重要衡量标准,她热爱这份事业。同样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倍受触动。
在芬兰,基础教育之后没有高中或职业学校的入学联考,初中毕业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与志向,以在校成绩表和学习报告去选择申请进入高中或是职业学校就读。
根据芬兰教育部的官方统计,有95.5%的初中毕业生选择继续就读,其中有2.5%的学生会继续基础教育的十年级,给自己多一年时间准备,平均有54.5%会选择一般高中就读,而选择职业教育和训练的占38.5%。学生们一旦完成职训教育进入社会就业之后,都还有继续进修更高等教育的机会,甚至大学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前后,也可以进入职训学校修习专业技能,芬兰所依持的教育理念,就是希望让学生知道只要想持续学习,不论高等教育或职训体系,都会敞开大门地乐于协助、培养。
追溯教育之源,回归自然之本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从芬兰独立后,芬兰人知道唯有靠着教育,才能走出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芬兰学校对教师的选拔要求非常高,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硕士学位,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学士学位,教师的专业足以与律师和医师相提并论。虽然在芬兰社会里,基础教育的教师薪资水准远远比不上律师和医生,但芬兰人普遍社会观里仍然认为教师是一份有尊严、有自主权,而且很有人生价值的工作。
在走访芬兰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老师们都是由衷的热爱这份事业的。有位教授跟我们说:“我们从来不是为了要得第一才如此施行教育理念的,几十年来,我们就是一直单纯地希望把事情做好。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尽已所能地去教导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如此而已。”
回顾从iShow到iShowKid的十年教育创业历程,我们定位要做“儿童语言黄金期的英语培训专家”,也一直在朝着“成为受人尊敬的培训学校”的愿景在努力。十年以来,我们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和磨砺,也历经诸多十字路口看到各种诱惑,但我们一直坚持初心走到现在。虽然我们不完美,但我们愿意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反馈,不断总结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