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9-09-17 08:11 阅读次数:
三年支教,带给特级教师的是对教育更深刻的理解
三年支教,特级教师们在给当地教育带来改变的同时,他们也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用邰方的话来说,到崇明支教之前,她的课堂范围从未超越徐汇区。
在崇明执教的第一堂音乐课就给邰方来了一个“下马威”:鲜有学生打准节奏,甚至有调皮的孩子在地上打滚。面对与徐汇不同的生源结构,邰方从中更加感受了教育的真谛。
王伟回顾自己两年多的支教经历时感慨,获益颇丰的当属懂得了“做好老师,要能教好不同层次的学生”。
他回忆说,在讲授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一课时,作为课程的延伸,他还给学生们讲述了上海弄堂文化、石库门文化的相关内容。“我自以为讲得蛮好,没想到孩子们却很少有共鸣。原来,宝山区生长在石库门里的学生并不多,类似的课堂延伸自然收不到预想的效果。”这让他前所未有地对课程内容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这句话有了深刻的感悟。
邰方除了是音乐教师,还是副校长。在建襄小学工作时,她觉得融合校内外资源是手到擒来的事,上海中国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校外机构纷纷主动与学校建立联系。而在崇明,别说引入市区教育资源,许多教育专家都因为路途遥远,而少有机会到崇明交流。“崇明支教让我学会从零开始引入、整合教育资源,这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力。”
袁赟也说,特级教师流动为老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真正好的教师,是面对不同的学生时,都能够让他们享受到教育带来的快乐。”